中华帝国海军制式武器装备


小说:命令与征服之樱石叛逆   作者:杯具道长无解   类别:动漫同人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这些是下一个阶段的中华帝国的制式武器装备,原本是我写给自己作为设定和备忘的,但是鉴于我本人那可悲的军事水平,很大可能这些武器装备具有种种缺陷、漏洞、不足、荒谬之处,所以希望大家帮忙指正一下,哪里有问题的话,请在书评区留言。
  下一卷开始,中华联邦就要升级成中华帝国了,更多的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和脑洞大开将会粉墨登场,并且本文中的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地方也将逐渐获得解释,还望大家喜欢。
  *
  *
  CG世界的海军发展,也与我们世界略有不同。
  在风帆舰船时期(包括风帆铁甲舰),到还没有什么差异。
  但是到了动力革命之后,分歧就出现了:从电动明轮——到电动螺旋桨。
  从最伊始的直接将樱石超导体发电机与电动机搬上船,到超导电池盒与电动机的黄金组合。人类的近现代航海史走向了一个与我们世界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纯电推动在一开始就主宰了CG世界人类的技术路线。我们世界是热机为尊,而CG世界则是电机称王。
  而中华帝国在中华联邦末期开始,就已经进入到了无桨时代——磁流体推进器的成熟化应用,令中华联邦的舰船不再需要螺旋桨的推动了。
  中华帝国时期,设立三大洋大巡护府:北大洋大巡护府、东大洋大巡护府、南大洋大巡护府。
  中华帝国海军,拥有水面舰艇部队、水下潜艇部队、海军航空部队、海军陆战部队,及其他专业部队。
  北大洋大巡护府,指挥使司设置在某处,巡护范围为北冰洋及部分北太平洋和部分北大西洋。水面舰艇部队力量是所有大巡护府里最弱的一个,但是却拥有最多数量的水下潜艇部队,尤其是一小时环球末日打击核动力潜艇部队(搭载有末日武器战略导弹的潜艇部队),乃是中华帝国的一张王牌。
  南大洋大巡护府,指挥使司设置在南洋中岛(我们世界的法兰西港),巡护范围为印度洋及部分西南太平洋、非洲东岸到澳洲南岸。水面舰艇部队在三大大巡护府里位列第二,主要负责与EU非洲东海舰队进行战略对峙。
  东大洋大巡护府,指挥使司设置于爪哇省西爪哇斐济岛,巡护范围为马来、爪哇、吕宋南海三省、澳东群岛(新西兰)、珠链群岛(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以及包围之中的日本列岛。主要负责与神圣不列颠尼亚帝国太平洋舰队的战略对峙。
  中华帝国现役舰队有——
  东大洋大巡护府:南海舰队(巡护马来、吕宋、马来南海三省、澳洲北岸)、东海舰队(巡护东海、中日海域)、北部舰队(太平洋北部)、南部舰队(太平洋南部)。
  南大洋大巡护府:澳洲舰队(巡护澳洲、南极洲)、东非舰队(巡护非洲东海岸)、印度舰队(巡护印度与大食海域)。
  北大洋大巡护府:北方舰队、末日打击战略导弹潜艇部队(潜伏在全球各大洋区各大海域)。
  *
  *
  【水下潜艇部队】——
  水下潜艇部队不像水面舰艇部队那样那么风光,他们终年如一日的隐藏在幽深黑暗的深海之下,如鲨似蛟,窥视着每一个机会每一个弱点,势要咬住敌人的咽喉,一击必杀!
  中华帝国的战略潜艇部队肩负着一个重任:作为海基末日打击力量而存在,威慑全世界。
  *
  【勿用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作为中华帝国战略导弹海基发射平台、海下末日武器库而存在。
  舰身全长220米,拥有24座导弹垂直矢量磁动发射管,可容纳24枚战略导弹,10个分弹头,可搭载各种末日武器弹头,实施一小时全球打击。双壳体构造,可深潜至水下1500米,潜艇级热核聚变反应堆,最高航速150节,采用磁流体推进器,拥有结构简单、推力大、航速高、无噪声、无污染、造价低等显著优点。
  *
  【潜龙级攻击核潜艇】
  与勿用级同源而出的大型攻击核潜艇。
  双壳体构造,可深潜至水下1500米,潜艇级热核聚变反应堆,最高航速150节,采用磁流体推进器。
  使用超空泡鱼雷,12座矢量磁动鱼雷发射管(前8后4),16座矢量磁动导弹垂直发射管。
  *
  【凶鲨级攻击核潜艇】
  潜龙级攻击核潜艇因为是从勿用级改型而来的,所以身量太大,无法满足某些作战需要,所以开发出了这一型较小型号的攻击型核动力潜艇。
  凶鲨级攻击型核动力潜艇,专门为了海战而生,完全不考虑任何对陆攻击手段,所有武器系统都是专门针对水面水下而研发,是专门的反潜反舰的猎杀潜艇。
  舰身全长108米,拥有8座矢量磁动鱼雷发射管,8座矢量磁动通用联装垂直发射管,可以携带包括潜射巡航导弹、超音速反舰导弹、重型鱼雷、超重型鱼雷、超空泡鱼雷、水雷等中华帝国潜艇武器库中的所有武器。
  采用非常规的混壳结构,兼顾单层船壳低噪音和双层船壳高强度的优点,最大潜水深度700米,潜艇级热核聚变反应堆,最高航速150节,采用磁流体推进器。
  *
  【猎鲨级攻击核潜艇】——该计划已废弃——
  一种单壳体攻击型核动力潜艇。
  但随着机器人工业的发展,导致中华联邦末期的工业产能爆炸性增长,这种旨在降低造价和快速建造的潜艇方案就此搁置。
  *
  【游鲨级微型潜艇】
  由长枪级迷你潜艇发展而来,有单人型和双人型两种型号。
  负责军事侦察、浅海战斗、反雷排雷、水下工程等水面下的特种作业。
  舰身全长4.5米,钯反应堆,磁流体推进器。
  *
  【海翼式潜水飞机】
  由《红色警戒3》旭日帝国的海翼发展而来。
  长5米,宽8米,采用纳米碳素材料,十分的轻巧而结实。
  钯反应堆供电,使用了新式的绍贝格尔发动机(爆聚涡旋发动机、波能发动机)及其配套的脉冲震爆喷管,无论是空气还是海水,只要是流体就可以为它提供澎湃欲爆的动力。
  事实上,中华帝国正在烦恼是不是应该为海翼而配套研发水下航母?
  *
  【岛鲸级水下航母】——该计划研讨中——
  为了海翼技术而配套开发的水下航母,号称岛屿鲸。
  *
  *
  【水面舰艇部队】——
  水面舰艇部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海军的最直接的体现与象征,中华帝国的海军以大空间、立体化、全方位、高速度的作战行动为理念,强调水面舰艇部队采取合成战斗群的作战编组形式,即将一些能够有效完成某种特定任务的各种舰艇编在一起,除水面舰艇外,还有潜艇、舰载航空兵参加,组成相对固定的特遣编队。
  *
  【电鳐级磁暴快艇】
  由《红色警戒3》苏联的黄貂鱼(赤魟)磁暴快艇发展而来,一般是作为巡逻艇和鱼雷艇来使用。
  因为取消了笨重的六足步行机构以及大量应用了纳米材料而获得了更轻的体重,更换了高分子绝缘蒙皮和散佚电气引导收集器而获得了更高的安全性,重新设计的流线外形使得它拥有了更加流畅的美感和更低的行进阻力。
  舰重约70吨,舰长约12米,搭载了双联装磁暴线圈炮,常备六枚鱼雷,钯反应堆,磁流体推进器。
  不过海军逐渐把它移交给了海警使用。
  *
  【海黾级水翼艇】
  由《红色警戒3》盟军的水翼艇发展而来,由于中华帝国拥有优异的量子计算机可以进行倒T字型水翼的即时平衡及行进调节,故而解决了颠簸不适的问题。
  艇身长度约22米,艇重约80吨,艇身材料主要使用了碳纤维积层装甲,使用了两台新式绍贝格尔发动机(爆聚涡旋发动机、波能发动机),最大航速超过了50节,安装了一门20毫米口径火眼式高能激光炮(负责对空)和一门20毫米口径金睛式波能激光炮(负责对舰),一台广域多功能立体波能感应雷达。
  负责近海巡逻任务,不过海军逐渐把它移交给了海警。
  *
  【蝠鲼级地效飞行器】
  按照轻重小大和功用而划分出了多种不同型号。
  大型蝠鲼地效飞行器采用碳纤维积层装甲,两组钯反应堆供电,8台新式绍贝格尔发动机(爆聚涡旋发动机、波能发动机),最高时速约800千米每小时,巡航时速470千米每小时。
  可水面降落停靠,可距离水面1至6米的高度低空飞行,可在需要时可以达到3000米以上高空,大型地效飞行器可最大载重500吨。
  可担任多种功能职务,如:地效导弹快艇、地效登陆艇、地效救援艇、地效侦查艇,等等。
  *
  【野牛级气垫装甲登陆舰】
  借鉴了《红色警戒2》的苏联装甲运兵船和《红色警戒3》盟军的激流ACV(Air-Cushion-Vehicle,人员输送气垫船)的技术,中华帝国开发了自己的装甲气垫登陆舰。
  舰体净排水量500吨,满载排水量660吨,舰长56.2(气垫时57.3)米,舰宽22.3(气垫时25.6)米,装载有2台矢量磁动涡轮风扇发动机负责气垫升力,2台大型矢量磁动涡轮风扇发动机(直径8米)负责舰体推进,航速68节,钯反应堆供电,使用了碳纤维积层装甲外壳体。
  通用武器插口可安插多种武器模块,一般安插的武器模块是:2座多管火箭发射器、2座机炮、2座双联装短距防空导弹发射器,以及一台广域多功能立体波能感应雷达。
  *
  【侧卫级护卫舰】——该计划已作废——
  *
  【前卫级通用驱逐舰】
  前卫级驱逐舰分为3个型号:甲型防空驱逐舰、乙型反潜驱逐舰、丙型护航驱逐舰。
  甲型进行了激光防空武器的特化,乙型进行了鱼雷、水雷、深海炸弹、波能武器等反潜武器特化,丙型进行了各类反舰导弹的武器特化。
  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故而前卫级驱逐舰拥有通用基础舰体,依靠安装甲、乙、丙三个型号的武器组件而进行特化。
  前卫级驱逐舰(通用基础舰体,未安装特化武器组件),大量使用了碳纤维材料,标准排水量6000吨,舰长160米,舰宽18米,吃水深度5米,成员20人,钯反应堆供电,磁流体推进器,航速约50节。
  *
  【先锋级大型驱逐舰】
  先锋级大型驱逐舰分为2个型号:甲型防空驱逐舰、乙型反潜驱逐舰。
  标准排水量8000吨,舰长190米,舰宽19米,吃水深度6米,成员20人,舰载级磁拘束热核反应堆,磁流体推进器,航速约50节。
  安装了一台广域多功能立体波能感应雷达,一台海事磁波感应雷达,一台主被动波能声呐。
  一门双联装90毫米口径“海象牙”矢量磁动炮,近卫激光主动防御系统(舰体周身30个激光发射单元),10座八联装矢量磁动导弹垂发单元,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器。
  *
  【中卫级巡洋舰】——该计划已作废——
  *
  【定远级战列舰】
  因为核聚变反应堆和护盾技术的实用化,大舰巨炮主义迎来了它的复活——虽说在CG世界它就一直没有像我们世界里那样惨遭航空母舰的取代。
  因为有着核聚变反应堆及相应的冷冻激光冷却系统的支持,铁幕装置获得了长期持久性运行的可行性,使得定远级完全可以发挥一种无赖战术:套着铁幕护盾无视敌方火力而一个一个的敲掉敌方舰艇。
  舰体造型采用了梯形设计,中间高两侧低,两侧最宽处设置了左右两扇贴平于海平面的平衡翼结构(可折叠),左右两侧平衡翼内部呈现柱形中空,里面安装有2具大型辅助用磁流体推进器,在使用铁幕时展开这对平衡翼,用于在铁幕护盾开启时也具备行驶能力(因为平衡翼中空内部是不会开启铁幕的,以便于航行),平时这对平衡翼折叠收缩于船腹两侧作为额外装甲(这一位置正是核聚变反应堆组所在之处)。
  标准排水量40000吨,石墨烯积层装甲,一体化龙骨,舰长280米,舰宽35米,吃水深度10米,舰船人员400人。
  动力系统采用了2台舰载级大型磁拘束热核反应堆,总计输出功率10万兆瓦,6具大型磁流体推进器,最大航速46节,铁幕状态下28节。
  主要武器是4座三联装500毫米口径矢量磁动炮(试做验证型),前二后二高低叠加布局,前后都是沿梯面上升,中间最高处为舰桥。
  辅助武器是160个高能激光发射单元构成的近卫激光主动防御系统,12门100毫米口径的质子撞击跑,6门波能激光炮,6门波能粒子炮,无人机8架。
  *
  【裁决级无人机航空母舰】
  舰长400米,水线宽42米,飞行甲板宽78米,吃水深度12米,标准排水量70000吨,成员总计800人。
  可搭载400架铁剑式无人机,及相应的配套维修更换用零部件。
  舰体分为上层甲板、中间层、下层机库和底层这四个部分。
  上层甲板使用了矢量磁动垂直起降甲板,可支持磁力垂直起降飞机。
  中间层的前部是矢量磁动飞机弹射室,有升降机组连通下层机库,无人机可以在这里直接电磁加速弹射,以炮射的形式飞出去。
  中间层的后部是舰船成员的生活居住区域,其中舰船水手400人,剩下的400人是各类工程师、技术人员。
  下层机库是收纳无人机的机库,及负责无人机日常维护修理的小型化工厂。
  底层是航空母舰的动力室、机械室、仓库等等。
  也拥有铁幕装置。
  *
  【审判级航空母舰】
  舰长400米,水线宽42米,飞行甲板宽78米,吃水深度12米,标准排水量70000吨,成员总计1000人。
  可搭载标准飞机80架,及相应的配套维修更换用零部件。
  舰体分为上层甲板、中间层、下层机库和底层这四个部分。
  上层甲板使用了矢量磁动垂直起降甲板,可支持磁力垂直起降飞机。
  中间层的前部是矢量磁动飞机弹射室,有升降机组连通下层机库,无人机可以在这里直接电磁加速弹射,以炮射的形式飞出去。
  中间层的后部是舰船成员的生活居住区域,其中舰船水手400人,海航师600人。
  下层机库是收纳飞机的机库,及负责飞机日常维护修理的小型化工厂。
  底层是航空母舰的动力室、机械室、仓库等等。
  也拥有铁幕装置。
  *
  *
  【动力装甲】——
  这是一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军用武器装备,它集合了防御力、复杂环境适应性、行军负重、高通过能力,以及辅助的火力、通信、侦查等军事功能,极大幅度提高了士兵的防护能力、生存能力和运动能力,并未单兵重武器提供了可行性。
  中华帝国集合了整个C&C世界的动力装甲技术,并结合CG世界本土的技术,以及我们世界的一些灵感构思(星际战士啦、机枪兵啦、士官长啦),由李尤负责攻坚主要技术难题,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验,并饱受战火磨砺,而逐渐成熟的一款武器装备。
  中华帝国的动力装甲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种类型,并衍伸发展出了多种型号。
  中华帝国的所有陆军动力装甲都是从铁人式发展而来,而空军动力装甲的源头则是蜻蜓式和猎鹰式,海军版动力装甲的根源是蛙人式。
  *
  【蛙人-02】
  早在中华联邦末期,海军部就立项了海军版动力装甲的研制任务。
  按照要求,蛙人需具备一下几个功能要素:
  1.具备潜水、水下行进等水下行动能力;
  2.具备海难时的自救和长时间维生能力;
  3.具备防御远距离步枪弹、炮弹爆片、爆炸余波等伤害的能力;
  4.体积和重量要轻巧便利。
  于是项目组最终敲定了蛙人-02式动力装甲的设计方案。
  使用石墨烯积层装甲、磁能电池盒供电、海水极性沉浮及推进系统、人工鳃、避寒加热层、卫星通信器、卫星定位器、无线输电接入端……等等。
  使用的武器是激光波能步枪,水下也能正常使用。
  *
  【架海梁-01】
  这是属于海军陆战队的特种重型动力装甲。
  由于他们负责的是抢滩登陆之类的两栖作战,是以对于装备的要求很是苛刻。
  所以简单粗暴而有效的架海梁-01式动力装甲就此应运而生了。
  由于配置了钯反应堆供电,因此可以电解水,获得氧气,从而可以长时间躲藏于水下待命。
  碳素陶瓷钢的厚实外壳令人联想起了老旧原始的深海潜水服。
  虽然外形一点也不讲究流体力学,但是再磁流体推进的作用下,还是获得了优异的水下行动能力。
  磁动步枪MDR-02丙型(海军陆战队型号的磁动步枪)和单兵波能炮是他们的最爱。
  *
  *
  【海怪部队】——
  早在中华联邦末期,军方就已经开始研制并调制生物兵器了。
  这些生物兵器虽然威力不见得大到哪儿去,但是胜在造价便宜,可以用作骚扰战、游击战、潜航战、麻雀战、自杀作战等。
  为了安全起见,所有的怪兽体内不仅移植了神经控制芯片,更是安置了自毁装置。
  *
  【海豚】
  培训的海豚十分聪明,搭载上各种武器就能实现军用化。
  一般会给它们佩戴上声波瓦解炮。
  集束声波通过共振,可以形变各种材料——前提是知道这种材料的固有振动频率。
  *
  【巨型乌贼】
  在深海处发现的巨型乌贼,经由生化技术的优化及基因诱变异技术的调制后,得到的一种超级巨大的乌贼,最大个体成长到了将近800米大小。
  这些巨型乌贼自小时候起,就在体内中枢神经之中植入了神经控制芯片,就此可以像控制机器一样的控制它们。
  *
  【Ningen(宁恩、南极人)】
  一种基因合成生物,利用了猿类和鲸类的基因合成而成,但是因为基因冲突的问题而迟迟无法实用化。
  最近,第六代的Ningen诞生了,似乎基因很稳定的样子。
  *
  【哥斯拉计划】
  一种巨大化蜥蜴巨兽,拥有诸多不同种类。该计划利用了大量生化技术、基因合成技术和基因诱变异技术,令蜥蜴极端巨大化——甚至据说这个计划动用到了一些从琥珀中吸血昆虫体内提取到的疑似恐龙基因片段。
  哥斯拉计划中的一个子项目,就是海洋哥斯拉计划。
  该计划的前身的侏罗纪计划,然而由于实在无法收集到诸多种类的恐龙基因样本,只好退而求其次,修改成了旨在培育巨大化温血蜥蜴为目标的哥斯拉计划了。
  *
  【武库鲨】
  利用现存于世的诸多鲨鱼基因样本,进行人工基因合成及基因诱变异,最终诞生的巨大鲨鱼,体长达到了惊人的40米。
  然而,巨大的鲨鱼,在现代的海洋环境中貌似没什么卵用。
  为了让这种巨鲨能够在现代环境中派上用场,项目组为其开发了相应的鲨鱼武装——装甲武库,里面装满了各种鱼雷和微型导弹。
  *
  【炮台海龟】
  利用现存于世的诸多陆龟、海龟的基因样本,进行人工基因合成及基因诱变异,最终诞生的巨大海龟。
  龟壳直径超过了10米,堡礁般巨大的海龟。
  可以在龟壳上安装各类武器——通常会是炮塔,火箭巢与导弹巢也很流行。
  它们在大海中游弋,有事儿没事儿打两炮。
  *
  【巨型电鳗】
  同样是生化技术、基因合成技术、基因诱变异技术的功劳,制作出了这种超大个儿的电鳗——当然,它们的发电功率也是超大个儿的(相对于发电生物来说)。
  最大个体已经成长到了120米,输出电压高达1000伏特,电流可高达3安培,也就是瞬时发电功率达到了3千瓦。
  但是这依然没啥卵用。
  所以项目组给它套上了一件磁暴线圈外套。
  *
  【旗鱼雷】
  第一代,是对前颌骨与鼻骨向前延长形成的枪状吻部进行了金属化处理,并在体内安装了********的旗鱼。
  后来为了防止金属探测器,所以第二代采用了对前颌骨与鼻骨向前延长形成的枪状吻部进行钙质高密度化处理、釉质套层处理,并在体内安装了********的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