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章 傻眼了!


小说:文娱高手   作者:风物无情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闻言,很多人都微微皱起了眉头,思索了起来。:。
然而还是难以理解。
对于叶予刚才的话,他们觉得难以理解!
好吧,我承认,科学不是真理,但为什么科学所追求的也不是真理?
为什么科学不是求对?
为什么科学需要“可能被事实推翻”?
换句话说,科学并不追求绝对正确的东西?
咦,这么一说,感觉好像有点可以接受了,但是,可以接受不代表可以理解!
我还是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想不明白就要发问,这是个良好的习惯,于是乎,就有人问了。
“叶予同学,刚才你说,科学不是真理。对于这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因为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你之后说,科学不是求对,它并不追求真理,另外,科学需要‘可能被事实推翻’,并且你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你的这种看法,我有些无法理解,能不能请你详细解释一下?”
这个提问的人坐在最前排。
他一开口,顿时引起阵阵惊呼。
不知道他是谁的人惊讶,因为那儿是老师的位置。
知道他是谁的人就更惊讶了,因为他是经济学院的副院长!
当然,惊讶的同时,不少人也带着由衷的佩服。
向一个18岁的少年提出疑惑,语气不带刺,反而是虚心求教,这还不足以让人感到敬佩?
这种事,有几个老师拉得下脸做?
有时候,虚心求教并不会让人觉得学识浅薄,让人看不起,反而会让人觉得他胸襟开阔。
当然,这种人一般求教时并没有想那么多。
不懂,就问。
有些人其实挺简单的。
听到有人提问。叶予着重往提问人那儿看了一眼。
是个老师,年纪有些大了,坐在第一排中央处,想来地位颇高。
至于名字。叶予不知道.
这里是学校的大礼堂,并不是阶梯教室什么的,他离观众席有些远,虽然那人面前放着写有他名字的身份牌,但从叶予的位置看去。看不清楚。
叶予微微一笑。
不耻下问,这小老头是标准的学问人。
五六十岁的人向一个18岁的少年求教,闲水大学老师向一个高三学生求教,这不是不耻下问,是什么?
刚才叶予说的那一番话,前面关于“科学不是真理”的论证都是他自己的看法,而最后那句“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则是出自张五常的《经济解释》。
张五常,这个人,若是不研究经济学的。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甚至,对于一些人来说,还不如某些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所谓“专家”让人觉得熟悉。
但他当推中国经济学家第一人!
他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钦的关门弟子。
他与科斯、巴泽尔、弗里德曼等人私交甚笃。
他于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他被选为1997—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的殊荣。
他不喜欢建立数学模型,甚至厌恶读文献,他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世事的学问,推崇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当然,这或许与他数学太差有关。
他有丑闻逃税、投资入股的古董店造假。
他有时喜欢自我夸耀(因为这点,很多人对他并不自我夸耀的部分都不相信了)。
他为人狂妄自大,喜出狂言。
杨小凯在《也谈张五常》里这样评价:“象张五常这样对文献不重视。自己都能原创这么多新东西,的确是奇才。”认为他不注重建立数学模型,以至于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因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原创性思想就来自于张五常关于佃租理论的论文。
至于杨小凯是谁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曾两次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被誉为“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华人”。可惜天妒英才,因为癌症而于2004年去世。
张五常,相当有争议的一个人。
有人批评他,认为他一无是处,也有人推崇他。称他为大师。
就算是叶予,也觉得他老了之后在有些地方太过想当然,脱离实际,但对于他的《经济解释》,叶予还是蛮喜欢的。
叶予说道:“我刚才所言之科学,是指科学理论。科学理论需要‘可能被事实推翻’,是因为理论需要解释力。而不可能被事实推翻的理论,就不可能被事实验证,也就没有解释力!因此,理论需要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最起码,在想象中,它可以是错的!
今天来听讲座的,不光是经济学院的人,所以在这里,我还是拿大家都熟悉的物理来打比方。
在物理学中,有个很基本的公式,f=*a,外力的大小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它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因为它可以做实验验证,若是有人做实验发现这个等式不成立,它就被推翻了。但事实上,它没有被推翻。当然,准确的说,在微观领域,它其实是被推翻了的。但在宏观领域,它可能被事实推翻而没有被推翻,所以它算是被证实了。
而这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些理论,它们是不可能被事实推翻的!
在这方面,我认为总共有五种情况,可使理论不能被事实推翻,从而废了理论的解释力!
它们分别是套套逻辑,模糊不清,互相矛盾,非事实以及无限制!
首先,套套逻辑。所谓套套逻辑,就是指那些不可能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错的理论。”
说到这儿。叶予突然说道:“经济学院的学生请举下手!”
看了眼举手的同学,叶予随便点了一个人,道:“我问你个问题。‘四足动物有四只脚’,这个理论对还是错?”
“当然是对的。”被点到的同学说道。
“没错。这个理论是对的。不仅是对的,它还是不可能错的。在闲水大学的大礼堂里不会错,在咱们华夏不会错,在米国不会错,在火星不会错。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它都不会错!甚至,在想象中,它都不可能错!因为这个理论后半部分就只是解释了前半部分罢了。这个理论没有错,但它讲了什么?没有,什么都没有!空洞,缺乏内容,半点儿解释力都没有!”叶予说道。
听到这话,不少人都是微微露出了失望和不屑的神色。
叶予煞有介事地提出了一个什么套套逻辑,结果就是这么简单易明的东西?
像这种东西。大家都知道啊!碰到的时候也都能明确地知道它毫无意义啊!
你光是给它命了个名有啥意义?太让人失望了吧?
而那些等着看叶予出丑的记者们都是不自禁地露出了喜色。
之前叶予那一番言论,说什么“科学不是求对”,说什么“科学需要‘可能被事实推翻’”,说什么“理论的解释力”,不明觉厉啊!
把他们都给唬住了!!
原以为这趟白来了,结果……
哈哈哈!弄了个听上去好像很厉害的东西出来,结果就是这么傻逼的玩意儿?!
叶予毫不在意,继续说道:“我再问你个问题。‘路人甲跳楼自杀了,是因为他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个理论对不对?”
叶予的第二个问题,把好多人都问懵了。
跳楼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这,这特么怎么这么别扭怪异啊!
这是胡扯淡好不好!
“不对!”被点到的同学下意识地回答道。
叶予笑笑,提醒道:“你再好好想想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假设。”
听到叶予的提醒,那位同学仔细想了想。突然恍然大悟,有些难为情地抓了抓自己的头发,道:“不好意思,这个理论是对的。”
“没错,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假设。那就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它认为人作出决策,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叶予说道。
这时,先前提出疑惑的那位老师发问了:“叶予同学,理性经济人假设是有适用范围的,一般应用于经济决策,你这个好像不属于经济决策吧?”
媒体一乐。
闲水大学到底是闲水大学,糊弄过了学生又怎么样?
老师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谁叫你搞了这么大排场,把老师给引来了?
把老师给引来也就算了,居然还提这么专业的东西,你特么这是在作死啊!
越专业,被提出质疑后,就越难回答!!
还是那句话n-zu,n-die,hy-诱-try!
“这位老师,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可以通过哲学上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扩展的。当我们把非经济利益,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自身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等等也考虑进自身利益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若是牺牲生命去救人,肯定是因为在他牺牲生命的同时,自身将会得到更大的满足。这种利他实际上意味着明智的利己。”叶予解释道。
听到叶予的话,媒体们简直要哔了狗了!
需求层次理论?更高层次的需求?
这特么居然扯上哲学了!
要不要这样!要不要这样!
科学、哲学、经济学!
你丫的还要再讲什么!!
“嗯。”老师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叶予继续道:“所以我说,这个理论是对的!因为‘追求自己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人类所有行为。无论这个理论前面一半变成了什么,它都是对的!不可能错!但它有意义吗?没有!再问个问题,‘调查私营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否是该企业所能做到的最低成本’,这个课题怎么样?”
“这个课题没有意义。”站起来的同学毫不犹豫地说道,还没等叶予说话,又解释道,“虽然我觉得它好像蛮有研究意义的,但你肯定是想让我回答‘没有意义’!”
叶予一愣,笑了,说道:“聪明的回答!确实,这个课题没有意义!在经济学的定义中,私营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尽可能减少生产成本。定义本身就不允许有可以减少成本却故意不减少的行为存在!所以说,这是一个看起来值得研究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愚蠢的问题,得到的必然也是一个愚蠢的答案!因为它不可能有第二个答案,否则违背定义!你们看,三个例子中,套套逻辑一个比一个隐藏得深!而这些还都是很肤浅的套套逻辑,在真实的世界中,套套逻辑其实隐藏很深的。毕竟,浅的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在前世,哈佛大学曾有一篇博士论文被选为最杰出论文,并出版成书,大肆宣扬。结果后来却被著名经济学家阿尔钦指出,整篇论文都是套套逻辑,不可能错,毫无内容。
这件事让哈佛大学尴尬之极。
套套逻辑有时候可以“很高深”。
“但套套逻辑也不是毫无用处的,你若是随意丢弃,那有时可能是丢了宝了……”
叶予接着讲了下去
使得理论不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其他四种情况!
凡是现象,必有规律!
事实不能用来解释事实!
特殊理论!
理论的真实性!
……
三个多小时的讲座,叶予从科学方法论讲到经济学,从经济学理论讲到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解释,直讲得口干舌燥!
于是乎……傻眼了!
同学们傻眼了!
老师们傻眼了!
网上看视频的人傻眼了!
媒体们更是傻眼了!
叶予特么真懂经济学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