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午谷奇谋”的议论


小说:云阁集   作者:澹江生   类别:诗歌散文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关于“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
  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了南蛮叛乱修整军队以后向后主刘禅奏请北伐曹魏,后主同意北伐,同年诸葛亮出师,此时诸葛亮帐下大将汉中太守魏延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大大地失策,错过了绝好时机,那么此计是否如同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诸葛亮错失战机,或者说此计能否称为“奇谋”呢?
  笔者以自己浅薄的见识来谈谈对此“奇谋”的看法,首先笔者从所谓“奇袭”出发,明末的时候,包括李自成、张献忠在内的四万农民起义军妄图从四川偷渡到陕西,走的是车厢峡,车厢峡与子午谷一样,都是陕南古道,结果“峡四山巉立,中亘四十里,易入难出。”(《明史.陈奇瑜传》),整整二十天被困在峡谷中受到陈奇瑜部明军的围攻,损失惨重,若是换做子午谷,且不说会不会有伏兵,起码短时间内通过,已达不到奇袭的效果。那么蜀军出子午谷的作战效果大打折扣。同样惨痛的战例还有明末闯王高迎祥,试图穿越川陕古道,走了近半个月都没走出险要……还在黑水峪被孙传庭伏击,并被擒获押送京师,也就是说所谓10天穿越子午谷本身就是极不现实的行为,下面再举一个三国同时期的例子,曹真也曾经率军走过斜谷,“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三国志.曹真传》)此处曹真领兵走了三十日都没能成功走出子午道,可见蜀军要实现十日飞越子午谷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还不算天气对行军的影响)
  笔者意下第二点商榷之处在于假设魏延率军成功穿越子午谷,夏侯楙一定会弃城而走吗?笔者认为夏侯楙虽然无能但未必会因此弃城而走,关于夏侯楙一定弃城这一点恐怕是魏延自己美好的假设,退一万步讲,即便夏侯楙弃城而走,难道郭淮、张郃等人也是也坐视不管?如果夏侯琳没有逃走,魏延的万余人的部队岂不是深陷曹魏腹地?再者,夏侯楙坐拥大兵,虽然战所不足,守也是绰绰有余的。在守有余的情况下,夏侯以正常的智力多半会选择坚守坚城,这样一来,魏军可以从容从雍州前线调兵回援关中,魏延所部的“奇袭”优势将荡然无存,显然在关中大平原上以魏延所部的精锐步兵难以和魏军骠勇的骑兵抗衡。
  第三,关于魏延穿越子午谷强攻长安,潼关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也是强人所难的,魏延所部为了达到“奇袭”的效果必然要快速通过子午谷,要知道山地行军非常耗费士兵的体力,纵然魏延带领的是精锐的蜀军山地兵,在穿越子午谷后也必定人困马乏,况且山地崎岖,行军紧迫,这种情况下,蜀军是不太可能携带攻城器具的,一旦蜀军没法一鼓作气拿下长安、潼关等地,那么结果一定是灾难性的。相反,魏军在关中是以逸待劳的,长安作为曹魏经营关中,陇西的大本营,其城防,驻军一定是固若金汤的,何况长安是汉朝的都城,一座大城市,那么大城市的特点之一就是需要戍守的军队更多,诸葛亮北伐军队有4~5万人左右,就算魏延能“奇袭”打下长安,也要留下至少万人戍守,以抵御凉州,雍州方面的侵扰,更不要说万一魏军反攻,诸葛亮北伐军数万人还不知道能不能在两面夹击的情况下守得住长安,所以此计的可行性还值得探讨。
  另一个观点来看,战争的冒险性在于绝境求生才棋出险招,诸葛亮当时北伐军队不过数万人,还要分出近万人的精兵给魏延,而且成功率渺茫,一旦失败,对初战不利的北伐军队的士气绝对是沉重的打击,有冒险的必要吗?显然这个险冒得不必要。
  当然了,笔者以上的论证还需要补充一个点,就在于抛开十天的军令状不提,魏延能否在成功穿越子午谷?除了地理因素之外,军事谋略因素也需要考虑,即魏军不在子午谷设防,蜀军可以安然通过,这一点由于历史的不可假设性以及缺乏相关文献记载,无法证实魏军是否有过在子午谷设防的军事部署,此问题笔者不在赘述。
  那么熟悉历史的朋友就会有疑问了:邓艾也有过类似的行动(偷渡阴平小道)为什么能一举成功呢?笔者简要的分析一下,邓艾能够偷渡阴平的前提是:彼时伐蜀军分为为钟会(十万)、诸葛绪(三万)、邓艾(三万)三部总共十六万人,后来诸葛绪被钟会诬陷削夺兵权,其部归钟会所有,钟会先锋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欣、魏兴太守刘钦等魏军将领的部队已经牢牢的把姜维钉在了剑阁,所以邓艾才走充分的时间渡过阴平。这和子午谷奇谋是有些巨大的差异,故而阴平能够侥幸成功(当然还是一种军事冒险)。
  综上,笔者根据自己浅薄的学识略微谈了下对子午谷奇谋的认知,当然了,历史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年三国烽烟尽作尘埃,史文犹在,斯人远去……只可惜,诸葛亮先生不幸在五丈原病逝,蜀军的北伐大计只好暂时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