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回 室内暖东北特产 屋外寒雪堡流连


小说: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   作者:官小不语   类别:现实百态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土产参为最,今时贡帝京。营州非旧种,上党亦空名。碧叶翻风动,红根照眼明。人形品绝贵,闻说可长生。这首清代诗人杨宾的《古塔杂诗》成为了本回故事的开篇。提起这首诗我们就不得不提起诗人杨宾,诗人的父亲杨越因在浙东“通海案”中掩护钱缵曾幼子事泄,与其夫人范氏于康熙元年被流放古塔。当时,杨宾年仅13岁,带领5岁弟弟杨宝与两个妹妹去上海县,投奔叔父、崇名镇右协右营都司杨懋经为生。康熙二十八年春,康熙帝南巡苏州,杨宾率弟杨宝往叩行在,泣请与妻子代父戍边。康熙听说其父是因“逆案”遣戍,没有答允。杨宾兄弟二人随御舟行数百里,呼号吁请,被卫士鞭打得遍体鳞伤,几乎死去,其吁请并没有上达。鉴于代父戍边不成,弟妹均已婚嫁,祖母也已病故,杨宾决定亲自出塞省亲。他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来到了我的家乡古塔市。侍奉父母之暇,也常常访问渤海国遗迹及明代设立奴儿干都司所领辖部落种族等事。他对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做过实地考察。在考察时,凡山川形势、障塞规模、驿站道里、城郭屯堡、物产风俗、语言嗜好,无不博访周览,详稽备载。这就为他以后书写《柳边纪略》(此书是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记述黑龙江、乃至东北历史地理之作,被梁启超誉为开边徼地理研究风气的名著)打下了基础。我们这首开篇诗,就是杨宾记录我们的特产野山参的诗句。刘云随我回到古塔市,既感受到了我的家乡东北苦寒之地的严冬,更感受到热情好客的东北人那似火的热情,当然也少不了各式各样的东北特色美食和特产。因此,我便想到了用杨宾的这首诗开篇。我的家乡,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有着“塞北小江南”的美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块沃土上抚育过无数文豪巨匠。他们是一些不畏强权,敢于将自己放逐山林的正义灵魂...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书正说到刘云来到我们家,一起吃过晚饭,她这才体会到我家的温暖,这也太温暖了,坐在屋里真的是满头大汗。刘云悄悄的捅了我一下说:“哎,你家能不能把窗户打开呢?我都快热死了。”我一听这个当时就笑了,在我们东北老家,室内外温差达到了50多度,要是敞开了窗户,那不得往外呼呼冒热气啊?供热公司第一个就跟你翻脸,人家好不容易把暖气烧到了烫秃噜皮的程度,容易吗?正在这时,妈妈端出来了一个盆子,一盆子水里漂着十来个黑乎乎的东西。刘云看傻了,她盯着看了半天说:“这是梨吗?怎么都黑了,还能吃吗?”我告诉刘云这就是我们东北的特产冻梨,可好吃了。刘云伸手想拿起来一个,结果发现四个连在一起,还冻着呢。我们一家人都笑了,这刘云感情不仅没吃过冻梨,她连见都没见过。我只好耐心的和刘云介绍了起来我们东北冻水果的历史。东北作为苦寒之地,原来的冬天交通就更加不便利,因此冻水果就成为东北人冬季最主要的水果。冻梨,又叫冻秋梨,是将普通白梨冰冻变成乌黑色,洗净之后,就能吃了。冻梨一般是由花盖梨、秋白梨、白梨、尖巴梨冰冻而成,食用时,将冻梨置凉水中浸泡,待化透后捞出可食,这个过程我们叫它缓冻梨。冻梨的特点是口感鲜嫩甜爽,最大的功效那就莫过于解酒助消化了。当然,除了冻梨,冻柿子、冻苹果、冻海棠等等都是我们当地特产。刘云先品尝了冻梨又吃了冻柿子,感觉心旷神怡,她由衷感叹道:“真想不到,这梨冻黑了能这么好吃!”
  由于我和刘云回家正好赶上周末,因此爸爸妈妈带着我们一家五口转过天来去雪城市的雪堡去玩。雪堡位于雪城市的镜泊小镇,自从2001年第一届雪堡举办后,雪堡就一直是雪城市的象征,是雪城人民的骄傲。它也理所当然的成为雪城对外宣传的主打品牌,与冰城市的冰灯大世界相互补充,遥相呼应。雪堡将东北的艺术与文化,融于自然天成之中,这雪的世界、梦的家园,始终以最真挚的热情迎接着天下游客的到来。凑巧的是,我们一家人赶上的正是以“中俄友谊和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第三届雪堡,是历届雪堡中气势较为恢宏的一届。这届雪堡的结构中共有:一轴、一环、一心、九个景观节点。一轴:是贯穿雪堡南北的中轴线,展示雪堡的主要景观,轴线上主要有中俄文化浮雕墙、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文化浮雕墙、中俄友谊主题雕塑、俄罗斯文化雕塑园、天安门城楼等雪建筑。一环:是贯穿全园的游览路,把中国文化雕塑园、雪山长城、航天史话、中俄贸易、卡通世界等景点有机联系起来。九个景观节点为:轴线上的景观节点包括“中俄友谊”、“俄罗斯风情”、“伟大中华”;而环线景点为“华夏乐章”、“万里长城”、“乐山大佛”、“对俄贸易”、“卡通世界”。我2001年离开东北,这次回家我才知道有这个雪堡,我也是第一次看见。这些气势恢宏的雪雕艺术品,把我这土生土长的东北人都震撼了,更别提刘云了。天生就喜欢看雪的刘云,这回算是过了瘾了,她这边看看,那边看看,伴随着一声声的惊呼和一阵阵的笑声,我们游玩了一个又一个的景点儿。那位说了,就算你们老家的雪堡非常漂亮,还至于总是惊呼啊?你这玩意儿写的不真实。其实,惊呼不是因为景观漂亮,而是因为刘云在这根本就站不稳,总要摔跤。您别看她从小就喜欢雪,可是雪却不怎么喜欢她。我们东北的雪地,可不是踩上去嘎吱嘎吱的那种,而是纯粹的冰板儿,要不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儿,您呐,还真得好好练练。
  如果你身边有东北人,可能你会发现,东北人走路有个特点,总是踢里踏拉的,脚经常是在地下滑着走。这正是因为常走冰雪路面养成的习惯。如果你在冰雪路面上还和土地上保持一样的走路方式,迈着四方步,我保准摔得你老妈都不认识你。而刘云经常会因为流连于景色忘记了脚下的姿势,害的我和妹妹一路搀着她,总算没有让她摔倒。刚开始,我们家人以为是刘云不小心,还被她吓一跳,可是后来我们才发现,原来刘云不会在冰雪路面上走路。这下把我们家人可乐坏了,因为地道的东北人怎么也想不到,原来在冰雪路面上走路,也是一种技能。我和妹妹扶着前仰后合的刘云,好似魔幻的舞步,在一片笑声中参观完了雪堡。要说,刘云的平衡性和协调性还真不错,才一上午就掌握了冰雪路面行走的基本技巧。可能有些书友会不服气,能这么邪乎吗?您要是不信,你就到东北的冰雪路面上试一下,一试便知。
  温柔、大方厚道的刘云,这次来我们家不仅得到了我父母和小妹妹的认可,更是得到了这片冰天雪地青睐。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在雪堡玩了一上午,又在雪城市的百货大楼买了一条纯铂金项链作为见面礼,这是我们家乡的风俗。我和刘云的结合,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这就是我前文书所说的,相似的人生经历和高度吻合的三观,让我和刘云非常容易的融入了彼此的家庭。
  那时,父母还没有退休,利用周末带我们出去玩了玩之后,他们还得去上班。年前这五六天的时光,我开始带着刘云在我们家这个小县城转悠了起来。我们最先就来到了牡丹江边,此时的牡丹江已是白茫茫的一片,就连江边的大树上也披上了树挂,格外美丽。江面上厚厚的积雪中,被善于经营的人开篇出了一块块冰场,供游人玩耍。项目很多:狗拉雪橇,大山羊、马等动物拉爬犁,还有单人、双人支爬犁,冰雪滑梯等等。刘云看了看拉爬犁的马、羊、狗这些动物,又看了看这些经商的人说:“关宇,我问你个事儿。你说你们东北,不仅人长的人高马大的,就连动物我觉得都比滨海和我们老家的大,你说这是为啥呢?”一听刘云说这个,这可问到我的长项了。我又可以高谈阔论的白话一番了。我绘声绘色的告诉刘云俺们东北人除了原有的游牧土著,那大多数都是从山东省和河北省闯关东过来的。闯关东一般就两条路线,一是从山海关进来的陆路路线,还有就是威海到大连的海上路线。到达黑土地的北方大汉们一路向北,他们不仅要和严寒战斗,还得和狼虫虎豹战斗,以及当地的土匪战斗,九死一生完成闯关东这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也是为啥,我们东北人身高普遍比高大,身体格外的棒的原因。您请看,我们好多文体明星出自东北,那是因为很多东北人都经过了严酷自然选择,将优秀、强壮、智慧的基因保留了下来。至于动物都比关里的大,这得一分为二的看,有些东北独有的物种的确是够大的,比如东北虎、黑瞎子等等。但是要说日常的动物,怎么会大很多呢?只不过这是视觉误差,东北的动物冬天的毛要比关里同种类的动物的毛厚上、长上许多,以抵御风寒。
  我正白话呢,刘云打断了我说:“那我问你,既然你们东北基因经过了选择,那你为啥个子这么矮呢!”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我们家是凭借智慧活下来的。一听我这么说,刘云冲我顽皮的吐了吐舌头。我拉着刘云的手顺着江边大堤的台阶,走到了江面上。刘云有些担心的说:“这冰层够厚吗?人太多了会不会裂开?”我告诉刘云:“春节前后的江面,别说这么多人,就连汽车和坦克都开的过去,绝对不会被压垮。”刘云听我这么一说,也不那么害怕了。和我一起来到江面上。一群雪橇犬拉着爬犁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这才看清原来狗嘴上都带着罩子,估计是怕咬了游客。我看了看刘云,刘云摇了摇头,意思很明白,表示不敢坐这个。我们在江面上走了一圈,刘云对我说:“咱们俩都属羊,要不我们坐那个大山羊拉的爬犁吧,最起码羊比较温顺,我不害怕它。”既然刘云想去坐山羊拉的爬犁,我就得遵命照办。正巧,山羊爬犁跑了两圈,停了下来,等待下一批顾客。我走上前去,问赶山羊爬犁的这位中年人说:“您好啊!师傅,您的羊拉爬犁多少钱”这位老哥翻着眼皮看了看刘云又看了看我,突然间非常热情的答道:“哎呀,大哥、大姐,你瞅咱这独一无二的大山羊,拉爬犁老稳当了,价格老便宜了,30元一趟,来吧坐吧。”我坐个屁啊!30元坐一趟,这特么也太贵了。我一不小心,家乡话溜达出来了:“啥玩意儿?30块钱,讹人呐?”这老哥也愣住了,又看了看我说:“哎呀,这扯不扯,本地人儿啊!那要啥30块钱呀,5块钱,我还给你多跑一圈,你看实在不...”
  本周第二更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的故事已经开始为2003年的这一年的情节做铺垫了。总体故事的进度就快加快节奏了,2003年的故事不会占据太大的篇幅,随着情节的快速发展,整个作品将直奔主题而去了。如果您有共鸣,如果您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您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如果您想参与讨论或者提供问题线索。请您加入《我在国企的那些日子》书友圈进行讨论。最后,还是要感谢各位读者的大力支持与一路陪伴!记得多点赞、多转发、多评论、多关注、多收藏,到网或QQ阅读为我投推荐票。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