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为君之道


小说:大唐都护府   作者:李世卿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御书房东西两面的窗户,全部都用红漆木杆从下面撑开,穿堂而过的凉风里,夹杂着雨后芬芳的花叶香气,令人闻过之后心旷神怡。
  张波此时正垂首肃立在御书房中,静静等待着端坐在书案前的太子李铎,逐条翻阅他眷录批注好的奏章。
  李铎看的非常仔细,时不时的还会把卷宗返回去重新读一遍。在旁边侍奉的内宫监们等候久了,都忍不住偷偷打着哈欠。
  张波不敢出声,生怕打扰到圣驾,于是就像个木头桩子似的,立在原地一动不动。
  过了许久,李铎放下最后一份奏折,抬头看看窗外,这才发觉时间已经过了大半晌。
  他转首瞧瞧站在面前的张波,不禁哑然失笑:“哎呀,张爱卿,本宫光顾着政务,竟然把你给忘了,站这么久,怕是腿都僵住啦。来人,赐座。”
  一个内宫监赶忙搬来绣凳,放在张波身后。张波道声谢恩,撩起袍服坐下。
  只听李铎说道:“爱卿,本宫刚才看到太傅奏请设立河务军一事,你所做的批注,颇有几分愤慨之意。可否跟本宫说说看,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张波清清喉咙,正色道:“微臣惶恐,不敢欺瞒殿下,对于何太傅设立新军的建议,臣确实是不敢苟同。”
  李铎微笑着点点头,示意张波继续说下去。
  张波继续说:“贸然整编十五万府兵,以新军的规制来应对区区一项治河工程,说是居心叵测也不为过。臣查遍我朝历代卷案,也不曾见到过有如此做法。”
  “你的意思是说,何太傅此举还另有图谋?”太子李铎端起书案上的茶盅,轻轻吮了一小口,问道。
  张波毫不避讳的回答:“臣并非有意做诛心之语,也不是在背后搬弄他人是非。何光华的打算,恐怕更多的是为独揽军权,壮大实力。”
  李铎摇摇头,笑道:“先不说这个。单从河务所需上讲,此举行得通吗?”
  “臣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张波斩钉截铁的说:“尽管河工徭役超过四十万之众,但各个折冲府在自己辖区内弹压管控,绝无问题。何必大费周章的聚拢一处,重新整编呢?”
  李铎说:“本宫问的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行不行的通?比方说,新组建的河务军,在完成各项任务方面,会比原来各不统属的时候更协调更便捷吗?”
  张波闻言,心中暗叫:我的老天,这位太子爷怎么如此单纯。我刚才讲的那么直白,敢情他根本就一点都没听进去!
  眼看着张波满脸惶急,又要开始争辩,太子李铎赶忙继续道:“爱卿不必着急。本宫理解你的担心。但是为政者,总不能把每个大臣都看作是图谋不轨的坏人,严加防范。那样的话,就什么事情也不用做了。”他稍微顿了顿,说:“河务工程是举国大事,若想办成,就应该多考虑如何做才是最佳的谋划,而不是先急着提防谁。”
  张波气的头皮发紧,语气急促的说:“殿下,话虽如此说,但是国之基石绝不可轻易动摇。何为基石?军队!只有把军队牢牢掌握住,才能使国家社稷稳若泰山。反之,军权一旦旁落在奸人手中,天下必将大乱啊!”
  “哎哎哎,你看你看,又着急了,”李铎摆摆手,轻松道:“本宫这不是在跟你闲话议论而已嘛,又不是真的要怎么样。对于此事,你与太傅都有些搞不清楚状况啊。要知道,本宫奉旨监国,管的只是政务。军务上的事情,无论大小,仍是由陛下圣裁。这河务军到底设立不设立,本宫说了也不算数啊。”
  张波稍微平缓一下情绪,说道:“依臣所见,皇上一定不会同意何太傅这个主张的。但是,如果殿下您首肯的话,事情就难讲了。”
  李铎笑笑,说:“难不成,皇叔他老人家还能依着我的意思办?”
  张波沉默片刻,暗暗思忖如何接话才妥当,然后道:“陛下圣心,微臣不敢揣测。但是,咱们东宫方面,不能不考虑皇上会如何看待您理政的方略思路啊。”
  听张波这番话,轮到太子李铎沉吟半晌没吭声。
  过了良久,他才说:“爱卿讲的也不无道理。本宫毕竟年资尚浅,监国的时间也不长,有些事情可能考虑的还不周全。这样吧,你来草诏,答复何光华,组建河务军一事,关系重大,可容后再议。”
  张波欠身拱手道:“微臣遵旨。”
  李铎点点头,接着问张波:“对了,祭河大典准备的怎么样?”
  -
  祭河大典,指的就是祭祀黄河河神的典礼。
  历朝历代,每当要进行大规模的治黄工程之前,循例都是要举行这个隆重仪式的。目的就是要向河神祷告,大兴土木并非是要搅扰神灵安宁,而是为造福苍生百姓。所以祈求河神保佑,使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通常,祭河典礼的规制,仅仅逊于泰山封禅,与春耕大典、拜帅大典平级。
  皇帝作为主祭,亲自登坛,带领百官焚香颂礼,献太牢三牲:牛、羊、豕,奉五谷琼浆。之后还要举办大型的社火表演,取“与民同乐、齐心合力”之意。
  此次黄河主道疏浚工程一定案,工部便立刻会同礼部,制订出详细的祭河方案。两部的官员也早早赶赴河务总管行辕,提前操办大典的各项所需。
  由于现在是太子李铎在监国,同时又担负着主管河务的重责,所以理所应当的成为祭河大典的主角。
  -
  听到太子问询,张波赶忙回复:“殿下,微臣昨日刚收到礼部官员的报告,说大典筹备已经完成,诸事安排妥当。臣又找到单廷宪,与他再次核实过御驾扈从等事项,也都没什么纰漏。只是近日雨水过多,路上可能不太好走,恐怕殿下舟车劳顿。”
  李铎满意的说:“这倒不妨事。本宫在洛阳城里也闷得久了,早就想找个机会能出去透透气,下点雨怕什么?”
  张波犹豫道:“臣听单廷宪说,殿下您执意要策马而行,不乘御辇。这样路上的安保不好办呐。”
  “休要聒噪!”李铎此时兴致极高,大手一挥道:“你这个家伙啊,明明是武将出身,又在年少,却偏偏要摆出一副老气横秋的做派。在帝都时,本宫出游何曾坐过车?咱们帝都子弟,哪个不是鲜衣怒马,纵情潇洒?!”
  李铎这么一说,立时勾起张波当年在帝都右神策军效力时的回忆,年轻人体内的那种昂扬激情油然而生。他笑道:“好吧,既然殿下有如此雅兴,那么小将就陪您走一遭!”
  -
  -
  两日后,在张波、单廷宪等人的陪同下,大唐皇太子李铎开始了自他监国后的第一次出巡。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距东都洛阳四百里的汴州——河务总管行辕所在。
  由于李铎想在路上多游玩几日,顺带走访一下沿路的风土民情、地方政务,所以队伍比原计划的提前了十天出发。
  按照李铎的要求,他和张波单廷宪,外加二十名武功高强的禁卫,组成一队,穿着便装赶路。
  在距他们前方五六里的位置,是负责开道的一千武威军骑兵;而整个太子仪仗,包括乱七八糟一大堆的官吏、太监、宫女等人,则被他们远远甩在身后十几里。
  -
  李铎头戴缎白英雄巾,上下一身纯白色武士服,扎襟剑袖,腰系大红丝绦,外罩一件淡青色的对襟大氅,端坐在西域进贡的汗血宝马之上,说不尽的风流潇洒、英姿勃发。
  张波则是一副文生公子的打扮。宝蓝色圆领袍,配着黑色乌纱幞头,别有一番温文尔雅的韵味。在他马鞍侧旁的吊钩上,挂着一张铁胎弓;另一边则是箭壶,壶内装着二十支黑羽雁翎箭。
  单廷宪和卫士们都是江湖人士惯常的短衣装束,或背插单刀,或腰悬宝剑,或手擎长刃短枪,紧紧跟在李张二人身后。
  众人一路上信马由缰,有说有笑,非常轻松自在。
  边走边聊间,李铎突然指着张波的铁胎弓打趣道:“老张,你这把大弓是从长安带来的吗?”
  张波笑着回应:“是啊,公子。这弓是我的恩师所赐,十年来从未离身呢。”
  “哦,原来如此,”李铎故意装作若有所思的说:“这么说来,当初在帝都明德门上指着我的,就是它啦?”
  张波闻言一愣,尴尬道:“啊?呵呵,这个……这个……当初多有冒犯,还请公子恕罪,恕罪。”
  “哎,我跟你开玩笑呢。当初你瞄的是蒯印,不是我。”说着,李铎在马上转过身来,对跟在后面的单廷宪等人笑道:“你们恐怕有所不知,别看老张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只要拉弓在手,就连蒯印都吓得不敢动弹呢。”
  单廷宪点头微笑,意味深长的说:“公子所言不虚,单某早已领教过张公子的手段。”
  李铎颇感意外,赶忙追问缘由。
  单廷宪凑着太子的趣,将昔日他与张波在太傅府晚宴上比武的事,添油加醋的讲述了一遍。
  当李铎听到单廷宪说,张波用一颗葡萄击中自己额头时,被逗得抚掌大笑。
  他伸手拍拍张波的肩膀,笑着说道:“你这是耍诈,欺负人家廷宪这个老实人呐。”
  张波被李铎笑得又有些尴尬,连忙点头称是:“公子说的对。单兄武艺高强,我不是他的对手。当时如果不出点小花招,估计会被他揍吐血啦。”
  身后众人听他讲的有趣,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李铎笑过之后,望着远处的山色,忽然悠悠道:“你们有本领,有计谋,都是我大唐的好男儿。若是能够精诚团结、同心同德,一起尽忠竭力的辅佐于我,何愁将来不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呢?”
  跟在后面的张波和单廷宪听了这话,不约而同的对视一眼,又都立刻若无其事的将目光转向别处。
  张波心道:殿下这是在提点我们呐。对于殿下而言,我们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他又哪里晓得,对于帝国的江山社稷而言,我们早就已经是冰炭不同炉了。
  李铎、张波、单廷宪三人都各怀心事,暂时无甚言语,只是兀自缓缰前行。
  路边的山林风光也仿佛失去刚才的颜色,不再显得那么引人入胜。
  过了片刻功夫,李铎察觉到大家都默不作声,气氛稍显的有些沉闷。他不喜欢这种扫兴的场面,正打算再扯个话头聊聊时,突然听到不远处的林间响起一阵尖利的啸声。
  张波和单廷宪同时大喝道:“有刺客,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