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4【柳暗花明】


小说:拯救诸天单身汉   作者:纪墨白   类别:时空穿梭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时间来到八月中旬,一天,项南正在地里锄草。
  “儿啊,别在意了,就算考不上大学,你干敲糖帮,也一样能赚钱。”陈金土一边锄草,一边劝慰儿子道。
  最近几天,周围几个乡陆续有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
  由于在当时能上大学,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因此但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都是全村敲锣打鼓,披红挂彩的进行庆祝。
  所以这种消息传得飞快,不用几天时间,全县就都传遍了。但项南的录取通知书却没到,所以陈家村的人都默认项南这次上大学是没戏了。
  项南点了点头。
  要真是上大学没戏,那他也只能继续干敲糖帮。好在再过几年,市场就放开了。到时候,凭他的头脑,赚钱也不难。
  “他爸,别说这些了。”张久香怕勾起项南的伤心事,开口劝陈金土道。
  陈金土点了点头。
  但他的成绩实在太好了,四百二十分的成绩,超出本科线一百多分,在全省都是名列前茅的。
  项南点点头,把锄头交给陈金土,随即飞奔回大队部。
  项南点点头,走进大队部。
  因此项南也可以说是错有错着。他要不是考那么高的分数,还不会引起招生办的重视。到时候,他或许更考不上大学。
  他本来也以为大学上不了了,没想到居然柳暗花明又一村,还真是让他喜出望外。
  “大光,你看看,这就是你的录取通知书。邮递员刚刚才送来的。”陈金水笑着递过一个牛皮纸袋道,“快拆开看看,是哪所大学。”
  陈金土、张久香也是一愣,随即不约而同的丢下手里的锄头,一起抱住了项南,兴奋的喊道,“儿子,听到没有,你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还不快去。”
  项南一口气来到大队部。
  “大光,真有你的啊~”
  尤其听说他小学都没毕业,居然还考了这么高的分数后,复旦的招生办都不忍心放弃这么一个天才,所以才力排众议,给他发了录取通知书。
  “好事啊,兄弟,可算盼来了。”陈江河都笑道。
  “大光,恭喜你啊~”
  就在这时候,却听村里的喇叭忽然响了起来,“大光,陈大光,速来大队部,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正是村长陈金水的声音。
  项南一愣。
  毕竟只要他过了分数线,就肯定有人眼红。而没有那么高的分数,那些招生老师都未必会替他说话。
  路上遇到的村民们都向项南祝贺道。
  ……
  项南将纸袋接过来,打开一看,就见复旦两个字,赫然出现在眼前,竟是复旦大学录取了他。
  原来项南被人打小报告,的确造成了一点影响。
  “大光好样儿的。”
  “大光哥,你的录取通知书到了~”巧姑迎出来笑道。
  因此,老子说得那句话真对,“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祸福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录取通知书真的到了”这时,陈金土、张久香两口子,还有村里其他人也都陆陆续续赶来。看到项南手里的大红录取通知书,都不禁两眼放光,啧啧称奇。
  “录取通知书真的到了,真好啊。”
  “复旦在哪里啊,以前都没听过。”
  “大光以后真成大学生了,真厉害啊~”
  乡亲们都纷纷说道。
  陈金土、张久香两口子更是满面红光,喜气洋洋,纷纷招呼乡亲们晚上到他家喝酒去。儿子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跃龙门,身价百倍,值得好好庆祝一番。
  陈金水也让乡亲们把大队部的锣鼓拿出来,给项南披红挂彩,簇拥着他,敲锣打鼓,绕着村子转了好几圈。
  陈家村建村好几百年,没出过一个秀才,如今项南考上大学,实在是值得庆祝的事。这是他们陈家村的骄傲,也是他们敲糖帮的骄傲。
  很快,项南被复旦录取的消息,便传遍了乂坞,人人称羡。
  骆玉珠也收到了消息,也很替项南感到高兴,“像他这样的好人,就应该上大学的。这才是老天有眼呢。”
  ……
  八月末,项南正式坐上火车,前往沪江上学。
  “大光,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陈金土嘱咐道。
  “大光,出门在外,记得照顾好自己。”张久香也叮咛道。
  “大光哥,记得给我来信啊。”巧姑也恋恋不舍道。
  “大光,多保重了。”陈江河也道。
  项南一一挥手致意,随后上了火车。
  来到车厢,找座位坐下,项南一看对面的人,却是微微一愣。
  “同志,你去哪儿啊?”他笑着问道。
  “我去京城。”对面那人笑道,“你呢?”
  “我到沪江。”项南笑道,“大学生?”
  “是,今年刚考上的。”那人点点头,“你呢?”
  “真巧啊,我也是。”项南笑道,“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邱英杰。”那人笑道,“同志,你呢?”
  他正是《鸡毛飞上天》中,大公无私,勤勤恳恳,以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邱英杰。
  “我叫陈大光。”项南点头道。
  “哎哟,你就是陈大光啊,久仰久仰。”邱英杰惊奇的道。
  项南小学没毕业,敲糖帮出身,却考了四百二十分的高分,还被复旦大学录取的消息,在乂坞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是么,我这么有名的么,我自己都不知道。”项南笑道。
  “当然,在乂坞,你可是一位传奇人物。”邱英杰笑道,“我听说你小学没毕业,就进了敲糖帮,第一笔生意就是用一颗糖,换了价值三千块的古董?”
  “哈哈,这种事就别提了。”项南打了个哈哈道。
  “同志,我对敲糖帮很好奇,你能不能为我讲讲?”邱英杰又道,“你们为什么要甘冒风险去做这种生意呢,做这种生意真的能赚钱么,一天的利润大概能够多大……”
  “嗐,有头发谁愿意当秃子。”项南解释道,“咱们乂坞七山二水一分田,光靠种地的话,老百姓一年的收益也填不饱肚子。
  要想活命,就只能另想主意,毕竟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所以自古才有鸡毛换糖这门生意。就像古代知名的徽商、晋商、闽商,这些地方之所以出商人,就是因为种地填不饱肚子,被逼无奈才只能出门经商。
  正应了那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