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反其道而行


小说: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作者:光荣小兔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听了曹宪的的话,袁熙心道确实是这样,要不是朗朗上口加上字词简单,这种民谣很难流传在百姓中口口相传。
  曹宪又道:“公子外出屯田的这一个月,陆续有几个工匠拿着改进的耕犁图纸过来。”
  “吴昭姐姐和几个官员看过后,觉得其中两个最有可能的,让工匠回去做实物,皆都给了赏赐。”
  “不过工匠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还有很多问题,于是来回修改了数次图纸,到现在还没有做出实物。”
  “不过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袁熙心道技术改进果然没有那么简单,自己只是提出一个构想,而想要做成实物,中间所需要的环节波折不少啊。
  他的想法很简单,如何把直辕犁改进成曲辕犁。
  前世的时候他没与耕过地,对曲辕犁的原理不是很了解。
  只知道犁头能转动,可以能左右转,也可以上下调整角度,从而在耕种时不仅能节省力量,还有有助于深耕。
  但是落实到实际制作上,工匠们就要大费周章了。
  直辕犁仅仅需要一些木条钉起来,在犁头上包上一层铁皮就行了,一个木匠几乎就可以独立完成。
  但曲辕犁就不一样了,不仅曲辕处理不易,几个连接处都需要用到铁制部件连接。
  因为活动的部件磨损也更快,对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袁熙只记得曲辕犁有十几个部件,但却完全不清楚各个部件的作用,
  看似简单,却需要木匠铁匠改进配合,才能做出合乎预想的成品。
  曲辕犁从雏形构想到实现,后世是在几百年间慢慢形成的,如今从头开始制作,当然不会那么顺利。
  袁熙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是有一丝丝挫折感。
  太慢了!
  要是平时也就罢了,但这几年是他争分夺秒的时机,这次春耕没用上的话,只能等秋种了,还好现在处处都是良田沃土,倒是影响不大。
  不过曹宪随后说,另外一个构想,倒是已经初见雏形。
  筒车。
  袁熙听了面有喜色,这筒车虽然颇为耗费材料,但胜在原理简单,且不需要人力,这对于劳力紧缺的地区来说,是相当合适的。
  所谓筒车,就是一种灌溉器具,呈现车轮状,每一根辐条上都挂着一根竹筒,可以将水提到高处。
  将其放在湍急的河水旁,借助水流的力量转动木轮,在最高点处竹筒倾倒到旁边的水槽中,再流入农田。
  筒车第一眼看上去,有些华而不实,但其实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其一是完全不需要人力挑水,便可自动灌溉。
  其二更加关键,不需要大规模改变地形地貌。
  若要从河中取水,不用人力挑的话,便要开挖沟渠,从河中引水过来。
  如果这样做,很容易影响下流水路,且在洪涝河水泛滥时,容易冲淹农田。
  有了筒车取水,便可以大大减少开挖沟渠的数量和宽度,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河岸更加牢度,防止河水泛滥,保证粮食的稳定收成。
  如今袁熙只需要在每相隔数里的地方开挖沟渠,用以灌溉离河流最远地方的农田,便能将河岸两边数十里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曹宪扭动了一下身子,说道:“前些日子,因为开挖沟渠之事,麴将军和太史将军都派人送信过来。”
  “说这样挖下去,三城周围的大片田地,每隔十里,甚至数里,都是纵横沟渠,骑兵根本无法冲锋,问公子有何应对。”
  袁熙听了,得意地笑道:“果然他们也看出来了,不错,我就是故意这么做的。”
  曹宪听了,一时间没有理解过来,这是什么意思?
  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吴昭的声音响了起来,“原来如此,我隐隐约约有些想通了,公子倒是下了一盘大棋。”
  袁熙赶紧把手从曹宪腰间麻衣中缩了回来,曹宪也没想到吴昭这么快过来,脸腾的一下红了。
  吴昭语带促狭,“打扰你们了,但是赵云将军自外面等着,我怕耽误了事情,才忙着过来告诉公子一声。”
  袁熙一听,赶紧跳出木桶,从曹宪手里接过麻布,将身上擦拭干净。
  两女见了,脸上更红了。
  袁熙穿好衣服出去,就见赵云等在外面,说的竟也是同样的事情。
  几名骑兵训练时,马刚跑起来一里多地,就差点栽到还没挖完的沟渠里面,回来向赵云抱怨,说这样下去遍地沟坎,马匹很容易受伤。
  而且这样打起仗来,骑兵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是不是以后不需要他们了?
  袁熙见在场的除了自己和赵云,只有吴昭和曹宪,便出声道:“确实是如此,这便是我的本意。”
  赵云一愣,两女倒是早听过了,所以倒没那么意外。
  不过曹宪至今没有想通为什么,忽闪着大眼睛,一脸好奇。
  袁熙对赵云道:“子龙兄,咱们那次赌约截杀匈奴的时候,骑兵冲阵,是否划算?”
  赵云犹豫一下,“当日公子也看到了,当日骑兵冲阵,乃是无奈之举。”
  “公子的骑兵配有全甲尚好,但我这边都是轻甲皮衣,以远射侧翼为主,和敌人硬拼,其实是亏的。”
  “好早当时匈奴人甲胄也不全,不然轻甲对重甲,肯定是吃亏的。”
  袁熙点了点头,骑兵最大的优势,不是冲阵,而是在于机动性上。
  通过袭扰敌人侧翼后方,让其士气体力低落,为主力步军创造机会。
  让骑兵冲阵,如果对面防御有方,几乎等于是在送死,就像白马义从遇到麴义的先登死士一样。
  骑兵并不是无敌的。
  一个相当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实是,即使后世出现了马镫,同样甲胄齐全,骑兵打步兵并不占优势。
  所有精通兵法的将领,都明白重骑兵其实是打不过重步兵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的虎豹骑。
  与大部分人想象的不同,虎豹骑的马,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赶路的,真正和敌人接战时,很多时候都是下马作战的。
  虎豹骑以行动迅速闻名,在曹纯带领下,曾日行三百里赶赴战场,最典型的一次就是长坂之战追击刘备。
  这种行军极度透支马匹体力,即使三马轮换,最后也不太可能还有余力冲阵。
  所以这时候的马匹,都是用快速机动,追赶敌人,真正打起来,虎豹骑往往要下马结阵,或者直接冲阵,然后下马接敌。
  袁熙对赵云说道:“只看马匹和骑兵数目,咱们就是占据了幽州全境,能养得起多少骑兵,又要花费多少粮草?”
  “即使这样,单论人数,能比得上号称控弦数十万的南匈奴?”
  “更不用说人数更多的乌桓鲜卑了,我们要养对等的骑兵对抗,整个汉朝还可以,单凭幽州,怎么可能做得到?”
  “别说将来了,就说公孙瓒尚存的上千白马义从,我们现在就很难对付吧?”
  赵云听了,也是深有同感。
  袁熙笑道:“所以说前些日子我也是在发愁,要是真的打占据幽州,面对关外的乌桓鲜卑,以及辽东公孙度家族,是不是要养海量的马匹,以防备不知道何时出现的敌人。”
  “自大汉立朝,怎么防备外族骚扰内地,一直是个难题。”
  “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
  “咱们养不起马,但可以挖河挖沟啊。”
  “我若反其道而行之,边占城边挖沟,只要把幽州都挖成河渠纵横的良田,辅以坚城硬寨卡住要道,对面来再多骑兵,还不是要乖乖下马作战?”
  “到时候,他们能比得上我们训练有素的重步兵?”
  “这样一来,他们骑兵打不过来,我们的骑兵反而能随时突入他们腹地,以牙还牙!”
  赵云听了,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曹宪这才明白过来,她偷偷向吴昭看了一眼,对方竟然那么快就明白了公子心思!
  袁熙得意一笑,游牧民族骚扰厉害是吧,把对方拉低到和自己一样的水准!
  袁熙之所以从中受到启发,是因为他在读历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实。
  后世女真在辽东崛起时,曾颁布了一条命令,严禁种植水稻。
  当时袁熙还不理解,这有什么关系,难道女真人不喜欢吃米饭?
  后来他才想明白,种水稻需要开挖河流沟渠,加上处处都是积水的稻田,导致骑兵无法发挥作用!
  这对于骑射为主的游牧民族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
  如此只要在幽州建立坚城,要地立寨,中间河渠分割,用少的多的粮草成本,去养步兵防守就可以了!
  省下来的马匹骑兵,完全可以用于争霸中原!
  袁熙最后笑道:“所有人都觉得幽州是个烂地方,就是因为虽然资源多,但是很难防御游牧民族。”
  “只有在我眼里,幽州是块宝地。”
  “只要我们边挖边打,逐步蚕食,迟早会把幽州建成北地最坚固的防线。
  “配合长城,外族再也无法轻易打中原的主意!”
  把幽州挖成一个大大的堡垒,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却随时能出去。
  虽然这可能要花数年,数十年才能完成,但一旦成功,其意义对于防护外族极其重大,这才是搞土木的浪漫啊。
  赵云点了点头:“但是开挖沟渠,需要发动的人力物力,是个很大的数目啊。”
  袁熙笑道:“所以我要发动所有人,这不是单纯给钱粮就有人愿意干的,还要给他们一个巨大的动力。”
  “这就是我为什么在三城开始,散布关于我的童谣。”
  三人这才明白过来,怪不得袁熙还让吴昭写了另外一首童谣。
  “千河开,幽州定,万渠生,天下平!”
  袁熙所做的事情,都不是无的放矢,这一环环都串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