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经神”郑玄(下)


小说:汉末之天下   作者:几回春秋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郑玄投马融门下后,三年不为马融所看重,甚至一直没能见到他的面,只能听其高足弟子们的讲授。
  尽管郑玄胸中所藏学识已经远远超过了马融的“高足”。但郑玄谨记先圣的话“三人行,必有吾师”。
  他仍旧专心听讲,日夜寻究诵习,毫无怠倦。
  有一次,马融和他的一些高足弟子在一起演算浑天问题,遇到了疑难而不能自解。
  有人说郑玄精于数学,于是就把他召去相见。郑玄当场很快就圆满地解决了问题,使马融与在场的弟子们都惊服不已。
  当时马融最器重品德高尚的卢植,他感慨的对卢植说:“吾等皆不如也。”
  自此以后,马融对郑玄十分看重,郑玄便把平时学习中发现而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一一向马融求教,对于篇籍的奥旨寻微探幽,无不精研,终得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习七年,因父母老迈需要归养,就向马融告辞回山东故里。马融此时已经感到郑玄是个了不起的人才,甚至会超过自己,他深有感慨地对弟子们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从马融那里归来,郑玄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他已经对百家之学无所不通,天下闻名。
  许多人千里迢迢的来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
  当时他家里还很贫穷,便“客耕东莱”,一面种田维持生计,一面教授门徒。
  建宁元年,刘宏登基,第二次党锢之祸随之到来。
  朝廷下诏各州郡查究党人,凡“党人”及其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现居官位者,一概免职禁锢。
  郑玄曾为杜密故吏,又曾受杜密的赏识与提携,所以也被视为党人。
  郑玄被禁锢后,绝了仕进之路,便杜门不出,隐修经业,集中全部精力来进行遍注群经的工作,教导弟子。
  汉代经学有今古文之分。今古文经不仅经文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其解说和观点差异甚大。
  秦始皇焚书后,汉代有一些老儒生凭记忆背诵出来一些经文,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并整理出来,叫做“今文经”。
  西汉成、哀之世,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秘书,发现了一部用古籀文字书写的,再加上由孔壁所得的、,和当时尚未立于学官的,便成了古文经的主要经典。研习今文经的,叫今文学派,修读古文经的,叫古文学派。
  随着时间的迁移,古今经文逐渐水火不相容之势,发展到相互指责、论辩,相攻如仇。
  后来,古文经也被立于学官,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两派的斗争更加经常和激烈了。
  到东汉时,今古文经并行,古文学派的影响迅速扩大。郑玄进入经学界,正是处于今古文学派激烈斗争的形势之下。
  郑玄先后师从第五元先、马融都属于古经文派系,按理说郑玄应该倾向于古经文。
  但郑玄并不专守一师之说,尊一家之言,而是博学多师,兼收并蓄。
  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遍注古文经,注重并不专用古文经学家的释义,同时也采用了许多个今文经学家的解释。即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择善而从。
  在受禁锢期间,他注释与着书“几百余万言”,他的注解,被称为“郑注”。
  郑注出现以后,原来各守门户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便逐渐不再为天下人所信了。
  郑玄在当时不仅集古文经学之大成,而且使古文今文融为一炉,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世人称其为“郑学”。
  天下士人转而崇尚郑学,使之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
  纵观古今,郑玄在经学发展使上做出的贡献无与伦比。
  马融当初那句话也应验了,郑学确实超过了他,更超过了卢植。
  杨赐、陈寔、蔡邕都是举世闻名大学者,或许在别的方面比郑玄突出,但在经学方面,郑玄毫无疑问是第一。因为他是两汉经学集大成者。
  后世将他供奉为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郑玄带领一众弟子,来到阴馆地界,自然瞒不过刘凡手下的细作。
  阴馆、马邑流民流入太频繁,间军校尉王越在两县布置大量细作。防止发生“令刘凡不如意”的事情发生。
  王越因为在大战中多次寻探重要情报,被刘凡升任为间军校尉。
  一百多名身穿儒家服饰的人来到雁门,和流民百姓大不寻常。
  昨日上面刚吩咐下来遇到“学者”来雁门,一定要向上面禀告。
  如此多学者来雁门,细作们不敢怠慢,连忙奔走禀告。
  骠骑大将军府,刘凡刚洗漱梳理完毕,虞谧呈上饭菜,刘凡拿起筷子刚吃下一口饭。
  与此同时,王越入刘凡门向刘凡禀告了这个消息。
  刘凡来不及下咽饭食,将口出饭菜吐出,急忙召唤马匹的跑出骠骑大将军府。
  典韦、赵霁等一众亲卫,随后跟随。
  出阴馆城南门之后,战马顺官道奔行三十余里,才看到一行一百多名儒者向这边赶来。
  刘凡确定,这就是王越所说的学者。不管这些人在历史上有没有留下足迹,刘凡都会以礼相待。
  郑玄带领学生慢步行走在官道上,他的目的地,正是阴馆。
  他的一生都在颠簸,以前是,或许以后也是。
  此行雁门,可以说是逃过来的。
  今年,执掌朝廷权柄的何进为了笼络人心,首先征辟郑玄入朝为官。
  郑玄淡泊名利,本不想仕,但何进在州郡的党羽胁迫郑玄,郑玄不得已,只好入朝去见何进。
  何进为表示礼贤下士,对郑玄礼敬有加,设几、杖之礼以待之。郑玄为保其名士节操,拒不穿朝服,只穿普通儒者的便服与何进相见。
  因为看不惯何进的德行,仅隔了一夜,郑玄未等授予官职就逃走了。
  本想逃回家乡,但想到何进在中原那庞大的势力,郑玄带领弟子来到最近名声最盛的雁门郡。
  所带弟子中以美男子崔琰,国渊,赵商,公孙方,郗虑五人最为有名。
  刘凡将骑停到郑玄等人数十步外,翻身下马。
  身后五百亲卫停在不远处,典韦下马,持戟跟随。
  如此大的阵势,让郑玄的弟子心中一惊。
  郑玄面不改色,望向来人。
  刘凡信步如飞,片刻间来到郑玄面前。
  “闻诸位学者光临雁门,身为雁门太守,特来相迎。”刘凡揖手一礼。
  雁门太守,岂不是骠骑大将军刘凡?
  即便是郑玄听到这个消息,面色也微微波动。更别提他们的弟子了。
  “北海人郑玄,拜见骠骑大将军。”
  郑玄很快稳定住情绪,对刘凡长揖回礼。
  “经神,郑康成!公之大名,如雷贯耳也。”刘凡神色大动。
  郑玄的名字确实将刘凡震到了。经学集大成者,是当今天下最有声望的博学者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