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曹操称公(一)


小说:三国之大汉重生   作者:凌风笑诺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程昱走后的第二天,曹操地盘里部队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动。
  同时,假冒的汉帝刘协终于露面了。
  曹操让文采绝伦的陈琳写了一篇《曹公刿帝,汉王反汉》。
  用讽刺的手法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檄文,明言曹操刺杀汉帝,暗讽刘琦以此为借口反叛大汉朝庭。
  ……
  说人家曹操暗害天子?人家天子好好地活着呢!估摸着你自己个儿想天子死了吧?不然你怎么自称汉王,自比高祖呢?是你自己嫌天子阻碍了你登顶九五吧?…
  …
  说起陈琳的文采,那可是骂笑了曹操的。当年袁绍向曹操开战,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
  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
  可想而知,这陈琳的笔下有多毒辣。
  戏一篇痛斥刘琦改祖制、贬士族之罪,还连带着刘琦屠灭鲜卑、乌桓、三韩的不仁,为得江山逼死亲弟的不义……
  整篇檄文读下来,开疆拓土、为民谋利的大英雄在陈琳的笔下却变成了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恶魔一个。
  读得曹操开怀大笑,一扫心中的阴霾。
  檄文传到刘琦治下,看得刘琦手下的将领和官员无不咬牙切齿。
  这尼玛也太能颠倒黑白,扭曲事实了。
  谁说文人难伤人?
  这一枝笔杆子简直要气得人吐血!
  刘琦看后却哈哈大笑。
  连荀彧都忍俊不止,有的人就如井底之蛙,坐在家中却以为自己达闻天下。
  刘琮的死多少跟刘琦有点关系,但最多只是见死不救而已,远远达不到逼死亲弟的程度。
  想代汉?估计有幸成为一方诸侯的人没有人不想吧?包括曹操刘备。相对来说,刘琦不论是身份还是成就都是更有资格的那一个。但其所作所为无不在为汉室的重新崛起而奋斗。不然那些名满天下的才子名将,如何会心甘情愿地跟在刘琦身后,尽心尽力地征战四方?
  至于屠灭异族,那是他们没看到异族是如何在长城两边欺负大汉子民的。再来一次,刘琦一样会如此选择。相信关羽、赵云、张辽、太史慈、徐晃、甘宁等一众亲眼看到过胡人欺辱汉民的将领也会如此!就算是贾诩、沮授等亲眼见过边塞子民的痛苦的谋士们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可笑!
  至少,在刘琦的下属们看来那就是个笑话。
  陈琳坐井观天的无脑喷,对于曹操一方稳定民心,提高士气确实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另一方面想打击刘琦一方的效果却完全没有达到,甚至有一些适得其反。
  也许不只是陈琳这么想,曹操及他手下的谋士可能都认为这样的檄文传到刘琦的军中会引起将士的异心,也许会让刘琦治下的军民产生不满。最少,应该也可以影响一下刘琦正在集结的部队的士气。
  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东西能传到刘琦治下的每一个地方都是经过了严格控制的。
  开玩笑,影密卫的存在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曹操派出的斥侯想要去刘琦的地盘散播谣言,但刚刚出许都就被影密卫的人给盯上了。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真正传到刘琦手下的老兄弟们甚至刘琦手中的檄文实际上都是影密卫送过去的。
  比如关羽、赵云、郭嘉、王安、田丰、钟繇、高顺、李典等人……
  还有一些靠着刘琦的新政靠商业重新崛起的新的世家大族。
  这种东西能不能激起刘琦治下的民愤兵变不知道,反正拿到檄文的人一定会怒发冲冠或者笑哭。
  好一份战前动员书!
  气愤往往会激发出更加浓烈的战意。
  战争还没开始,信息与舆论的斗争却已经开始打响……
  ——————————
  建安七年,曹操作《短歌行》一首流传于世: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关于曹操究竟想表达什么,后世人们争论不休。有人说他就是想行周文王之途为子嗣铺平登顶的道路,有人说他是真想行周公之事,匡大汉之天下。
  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没有人知道。
  但此时他手下的群臣却在以荀攸、程昱为首,在董昭、司马懿等人的组织下集体上书,请天子下诏,进曹操为公。
  不论城里城外所传的刘琦版本的汉帝已殁,还是曹操版本的刘琦叛乱,都在冲击着大家对刘琦曹操的故有的评价。
  曹操阻止不了人们去议论。
  他要称公,不单单是为了凝聚人心,他还要天子登台,亲自授爵,以破刘琦之谣。
  这是被迫的应对,也是主动的晋升。
  称公,便意味着汉天子以下单独成国。
  称公以后,他与刘琦之间的战争就变成了汉天子以下的诸侯国间的战争,意义完全不同。
  同时,他也可以承制封拜诸侯守相。也就是说他可以以诸侯国的名义任意地加封手下的官爵。这是提升手下将相们的凝聚力的最好的手段!
  五月,被罢免的司徒赵温公开上书,奏请天子准曹操开国称公。
  这一提议立时震惊朝野。
  对于这个变故,文武百官大致有三种态度:大多数人仅仅是木然,曹氏掌权是多年的事实,抗争已无济于事,主动迎合又有违汉室臣子之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管也管不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再者是曹操主政后提拔的官员和掾属,朝中董昭、司马懿等人对赵温的提议大加赞誉,纷纷表示老大人“老成谋国忠义可嘉”,曹公应早登相位以慰天下人心,至于曹府掾属更积极了,且不说日后前途可观,光是开国从龙的地位也是高不可及的。
  当然,也有人反对。但反对是无效的,胳膊拧不过大腿,私下骂两句得了。汉室社稷固然重要,脑袋也很重要,谁不害怕曹操手里的屠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