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赵瑗预敌


小说:大宋宝鼎   作者:猪门酒肉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韦太后这么一闹,赵构也没有心思再讨论下去,随即便下令退朝。
  出了武英殿,赵瑗还有些犯迷糊,韦太后这女人,果然不是好惹的,还真是个狠角色。
  “郡王殿下!”
  听到后面有人叫自己,赵瑗急忙回头,一看,是史浩。
  “老师!”赵瑗拱手躬身行了一礼。
  史浩笑了笑,道:“殿下,刚刚你真的不该出言,现在,恐怕你已经得罪了主和派的人。”
  赵瑗神色复杂地看着史浩,心里有些无奈,随着年龄的增长,赵瑗看人越来越准。
  同样,年龄渐大,史浩的性情也发生了变化,慢慢地变得十分中庸。
  也就是既极力和主战派打好关系,又不要得罪主和派。
  他这种中庸思想在授课时表现地可谓是淋漓尽致,一昧地鼓吹孔子的思想。
  赵瑗突然想了想,难怪历史上宋孝宗北伐后继乏力,估计跟史浩的教育脱离不了关系。
  不过赵瑗也没有因此厌恶史浩,自西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凡汉族人居住之地,几乎都是儒学的天下。史浩因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正常。
  看见赵瑗复杂的神情,史浩无奈地苦笑了一下:“殿下,毕竟主和派的人在朝中权势颇大,得罪他们对殿下承继大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赵瑗不想打击史浩,便笑道:“太傅所言极是,本王日后会多加注意的。”
  史浩听了,心头一愣,赵瑗居然称自己为太傅,自称为本王。如果只是一个称谓还没什么,但是两个称谓用在同一个句子里,就显得十分生疏了。
  史浩刚欲开口解释,忽然赵瑗背后走出三四个宫女:“参见普安郡王殿下!”
  赵瑗转身道:“免礼!”
  为首宫女干咳了两声,然后就朗声道:“太后懿旨,普安郡王孝心感四海,忠勇照天地,特赐普安郡王一对玉如意,两串东海珍珠,三匹蜀锦,四只玉虎,五双紫玉箸。”
  赵瑗无奈地笑了笑,这宫女叫得那么大声,估计也是韦太后吩咐,目的,自然就是正在下朝的诸位官员。
  这韦太后给自己扣一顶那么大的帽子,也不想想自己的头有没有那么大。
  当下,赵瑗还是躬身谢礼。
  宫女退下,赵瑗转身对史浩道:“太傅,本王曾说过,本王做事,只要利大于弊即会为之。”赵瑗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史浩,继续道:“没什么事,本王先行回府了!太傅请自便吧!”说完,赵瑗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现今的大宋,国势颓败,跟西汉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赵瑗现在需要的,是那些比较信奉法家思想的人,这些人,才比较锐意进取。
  回到府中,席益就迎了上来,赵瑗把在朝堂的事大致跟席益说了一遍。
  席益笑道:“没想到太后居然如此强势。”
  赵瑗脱下朝服,问道:“先生以为,今日这般场合,我是否应该出面?”
  席益沉吟了片刻,道:“今日殿下已经做的很好了。在这样的局面下,殿下一心抗金,相信那些还在摇摆的主战派今后必然会以殿下马首是瞻。只是,这弊端也是相当明显,那就是殿下彻底跳出了主和派的阵营。不过,殿下金人深得太后的心意,这点损失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赵瑗点点头,道:“不错,本来我就没打算和主和派的人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以前还和他们保持一定的暧昧关系。但是现在这种时候,就该当断则断。”
  片刻,两人走回了书房,赵瑗拉开江南的地图,道:“先生,你觉得刘光世能否挡得住金军?”相比之下,赵瑗更为关心前方的战况。
  席益捋捋短须,道:“我听说金兀术把骑兵运了过江。在江南,骑兵的实力会被削弱,但绝对不是毫无用处,相反,江南地区地势平坦,如若战马适应了江南的气候,克服了水土不服,恐怕骑兵将是我军一大难题。”
  赵瑗深以为然。突然,赵瑗似乎想到了什么:“先生,金人派骑兵过江,就不怕后路被截吗?”
  “殿下的意思是?”
  “先生试想,长江划分南北,如果金军在江南战败,他们的骑兵将无路可退。金兀术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自断后路,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
  “金兀术认为自己必胜无疑!”席益立马领会到赵瑗的意思。
  赵瑗眉头紧锁,指着水口镇和平江府道:“可是金军现被阻于两地,几天下来也没有取得太大进展,金兀术凭什么认为自己必胜无疑呢?”
  “这……”席益一时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赵瑗也想不明白,只好仔细查看地图。
  两人在地图前站了一刻多钟也没想清楚。
  “殿下,是不是我们多虑了?金兀术南下的道路几乎都被我军封死了,即使可以撕开一两个小口,也必然会被刘光世和王德堵住,进而剿杀钻口而入的金军。”席益看着赵瑗,低声道。
  赵瑗没有回答,已经看着江南西路的地图。
  良久,赵瑗叹道:“或许,真的是我们多虑了。”
  席益随即换了一个话题:“殿下,现在陛下还会不会南巡,如果南巡,又从哪里去,去哪里?”
  赵瑗沉声道:“现在太后竭力阻拦父皇南巡,如果不是金军兵临城下,父皇应该不会南巡了。”
  “如果父皇坚决南巡,从现在水军驻扎临安城外来看,父皇应该走水路,沿钱塘江,出钱塘湾……”
  赵瑗话锋一停,激动道:“我想到了!”
  席益还不明所以。
  赵瑗拉着席益走到地图前:“先生你看!”说着,沿着东部海岸线划了一下,席益顿时一惊,道:“殿下的意思是,金人打算从钱塘湾进攻临安?”
  “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解释。一旦临安被围,刘光世必然得要回京勤王,到时临安以北的湖州,平江府,嘉兴府都将失守。”
  “不行,我得入宫去见父皇!”赵瑗转身欲走。
  “等一下,殿下!”席益拉住赵瑗,道:“这只是殿下的猜测而已,殿下没有实据,到时金军没来,就是欺君大罪啊!”
  “管不了那么多了,等金人杀到,一切都来不及了。”
  赵瑗会有这个大胆的想法是有原因的。赵瑗记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人完成沿海岸线航行,在宋代,随着指南针的使用和普及,让沿海岸线航行大大降低了难度。
  ……
  乾清宫,赵构托着脑门,闭着眼睛在休息。韦太后大闹朝堂令他颜面大失。本想找韦太后谈谈,却被韦太后拒而不见。
  如果这个女人不是自己的母亲,赵构早就将其诛九族了。
  “陛下,普安郡王在宫外,说有急事求见!”冯益低声说道,犹恐惊怒了赵构。
  赵构没有睁开眼睛,心里却在思索,赵瑗这么晚了找自己何事?
  “让他进来吧!”赵构劳累道。
  “儿臣拜见父皇!”赵瑗一进来,就施礼道。
  “瑗儿,这么晚了来找朕所为何事?”赵构睁开眼睛,慵懒地坐正。
  赵瑗在路上已经想好了说辞,便把自己想好的说了一遍。
  赵构听罢,不以为然道:“瑗儿,此事你可有确切的消息?”
  赵瑗摇摇头,道:“没有,这只是儿臣跟门客所想出来的。”
  “没有证据哪能让人信服?”
  “可是父皇,提前戒备也非坏事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赵瑗着急道。
  赵瑗几乎可以肯定金人是要从钱塘湾进攻临安,不然,金兀术不会敢拿自己的骑兵开玩笑。
  赵构无力地摆摆手,突然心中那股倦意越来越强烈。
  早在几年前,面对里里外外的万事,赵构就已经心生退意。而这次金人丝毫不顾及绍兴和议,更是让赵构心生倦意,而今天韦太后这一出,更是让他的倦意越来越烈。赵构觉得累了,对这个皇位感到累了。
  “瑗儿,你先退下吧,朕累了。”赵构摆摆手,阻止赵瑗继续说下去。
  赵瑗见状,也不好再开口。只好转身离开。
  回到府中,席益问道:“殿下,怎么样?”
  “父皇没有相信本王的话!”赵瑗没有太失落,而是把府兵都召集起来。
  “本王预感大战在即,为了防止到时出现混乱,现在本王就开始分配任务。”
  “杨再兴,龙治,你们带六十人负责府中妇孺和老人的安全。另外,府中丁壮你们也可以调配。”
  “张宪,本王的王妃和王子就交给你了。你带三十人保护她们!”
  “阎松,你带十人负责保护本王。”
  杨再兴第一个跑出来反对:“殿下,不可以,保护你的人太少了,要不我们抽出二十人给阎松。”
  张宪和阎松,龙治等人都表示赞同。
  赵瑗摇摇头,道:“保护我一个人不必太多人,你们任务更为艰巨。还有,本王把话放这了,你们必须完成你们的任务。”
  几人表示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劝说赵瑗,最后连席益都加入了,只是赵瑗语气坚定,丝毫不做让步。
  最后,大家只好按照赵瑗的吩咐去做。
  清晨。
  赵构还躺在床上未醒,冯益立侍床边。昨晚赵构心烦意乱,就没有到任何一位妃子的宫中去,而是在乾清宫呆了一夜。
  门外一太监慌慌张张跑进来,冯益急忙拦住他,低声喝道:“喊什么喊?没看见陛下还在安眠吗?不要命了?”
  冯益话刚说完,帐内的赵构就道:“有什么事就说吧,朕醒着!”
  那太监颤颤巍巍道:“陛下,大事不好!周渊将军来报,在临安东面十里的钱塘江上发现金军的水军,正极速往临安驶来!”
  床帐猛地被掀开,赵构坐起来,大惊失色道:“你说什么?”
  太监带着哭腔道:“金人从钱塘江打来了,而且,已经突破穆才奇将军的阵营了。”
  赵构忽感一阵眩晕,差点没倒下去,冯益眼疾手快,急忙过来扶住赵构。
  想起昨晚赵瑗来找自己,赵构连声大叹:“悔不听普安郡王所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