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皇明时报


小说:1618:燎原   作者:闪烁的云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冯君晨正坐在书案之前,左右无人,只有一个官员,坐在他的面前,他仔细阅读手中的信件,一言不发,接着将信捏在手里,看了看那个官员,接着将信纸折好,放回那个并没有署名的信封之内,笑道:“赵兄这次来的意思,弟知道了,请代转中堂大人,君晨此来辽东,是受了兵部的命令,兵部又是奉了圣命,不敢有半分懈怠。”
  那姓赵的官员一脸作难,道:“冯老弟,你这又如何让我回报中堂大人了!”
  冯君晨站了起来,笑道:“赵兄,咱们都是阳明先生的传人,正是如此,我才不会向御史台告发,我劝赵兄一句,行事小心些,咱这屋外,可不只有辽东的人,怕是锦衣卫也是一堆一堆的。兄台也算是朝廷里混熟的人了,怎么会接着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那姓赵的官员一脸苦笑,也不说话,便起身,接着将冯君晨手中的信接了过来,道:“如此,便不再叨扰了,只是好歹说一句,文荀兄,你我身在朝廷,台阁里的那些人可都不是单枪匹马的人,言尽于此,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他说完,便起身告辞,还谢绝了冯君晨相送,等他出门,冯君晨叹了口气,坐回案前,揉了揉自己的两鬓,舒缓舒缓自己的情绪。
  正在这个时候,小厮冯明探身走了进来,弯腰禀报道:“老爷,有人求见!”
  冯君晨叹了口气,这些日子,辽东官员总兵就像是约好的一样前来他处求见,期间谈及辽东大捷便都是经略英明,各自努力尽职,才有如此大捷,每一个人都在极尽所能,想要在这辽东大捷上面,分得一杯羹,他也根本没有机会再细细查问,就算是他想查问,各级官僚总兵互相推诿,或者相互串通,都是他往日里所见的花招,虽然对他来说没用,但是的确耗费了他一定的精力,好在他精力充沛,这些日子他翻阅了大量的记载档案,又四处走访询问,搜了许多证词,已经汇集在一起,准备回到京师之后一并送报兵部,转呈内阁以及圣上面前。
  只是杨镐和内阁一再暗示,辽东大捷的捷报底定,已经准备呈送御前,意思再也明确不过,就是让他不要再细察,以免六部和内阁再生波澜。
  “来的是什么人?通了姓名了吗?”
  冯明知道老爷脾气,也不做声,等他问起,才道:“老爷,来人说是登州卫同知府上。”
  “是男是女?”
  “女的。”
  冯君晨立刻知道来者是谁,抬手道:“快请!”
  不一会儿,依依便进了屋来,她行到冯君晨面前,道了个万福,冯君晨立刻还礼。
  “子云兄的伤势如何?”
  “有宁姑娘在,应该没什么大碍,最近也能下床走路了,只是一直想再去趟萨尔浒,看看那里,只是最近辽东不稳,前些日子甚至有建奴想要混进府宅里,我不愿他出门,再加上杨镐……”
  冯君晨脸上满是笑意,接着道:“依依姑娘这次来,就是想让我出面安排子云出门是吗?”
  “真是骗不得冯大人,”依依叹了口气,“本想让你去劝劝他的,他的这个性子,我劝不动,我看得出来,他是极为信任冯大人的,冯大人也很看得起他,所以便想冯大人去劝他。”
  “萨尔浒?”冯君晨叹了口气,“也难怪他想回去看看,毕竟那么多熟悉的人都埋在那,当初我听那些活下来的士卒述说此事的时候,心内澎湃激昂,就算不能亲临战场,但光那些言语,也是让人难以忘怀。”
  “这事我去办,我和他一起去,应该也没什么大碍,杨镐想必也没什么办法,不过子云一旦出了府门,他也就不能再留在辽东,朝廷催问了几次了。”
  依依默然不语,他是知道一旦张子云被送往京师后,定会有无数人要将他置于死地,而那些另有图谋的,也只会将他当做一颗棋子来用。
  她虽然精于计算,但是毕竟是个女子,能力有限,尤其是在京师,那里是她无法施展的地方。
  “冯大人的意思,我也明白,总待在这里也不是办法,之后到了京师,很多事也只能拜托冯大人了,有什么需要咱们做的,便请尽管吩咐好了。”
  冯君晨却笑着,没料到这个一直感觉通天彻地的女子也有技穷的一刻,可惜她是个女儿身,若真是个男儿,还不知道该是如何厉害了。
  “说起来,我这还真有一件事要拜托给依依姑娘,”冯君晨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狡黠,他请依依坐下,笑道:“目下,我有一个主意。”
  “冯大人请说!”
  冯君晨点点头,问道:“我听说子云兄的模范军中有一种物什,名为报纸,专给兵士传阅。”
  “的确有这么个东西,”依依点点头,“名为《中华军报》,类似邸报,专给军士阅读,主要介绍军务,军法,海外诸国情形,风俗之类。”
  冯君晨立刻一拍双手,接着起身走到书案之前,接着从书案上取了一叠纸,走到依依面前,接着递给了她,接着神神秘秘地道:“你且看看此物。”
  依依将信将疑地拿过纸,纸上题头用一手刚直的隶书端端正正地写着《皇明时报》四个大字,下面则是一行端正隽秀的苏楷,题为《辽东时论》,以问答形式主要论述辽东大捷之中的猫腻,文辞质朴通顺,杂以白话。
  “辽左小生道:‘杨京甫说,李、马二将骁勇善战,割了建奴许多人头,只奈何奴兵凶猛,二部的长官士卒,用尽了力气,未能全歼,但逼迫了老奴来降,成就了辽东大捷,但这些话真叫人想不通透,李、马二将人多势众,与奴兵争斗半日,终于压住了奴兵,半日里斩了二三千首,而张子云以区区数千之众,陈兵浑河,与奴兵争斗一日一夜,角鼓连天,打到一半,北岸的杜松还灭了全军,前后夹击,建奴却未能将其歼灭,如此大战了这么些时间,杨京甫却说只斩了四百首,何其诡异?又说张子云畏战避敌,结果他却身受重伤,躺在辽阳,何其诡异?张子云死战在前,李、马二将奋战在后,李、马二将却说所遇乃是强敌,那张子云所遇到的,岂不是神兵,何其诡异?依着那些幸存的士卒说,建奴与张子云在浑河之畔,奋力死战,张子云和他部下的士卒舍了性命,拼命作战,最终重创了建奴,那建奴被打得元气大伤,无能为力,才只得去打李、马二将。小小的同知,竟然打得比二位总兵还要出彩,也难怪杨京甫不敢如实告知天下人也。”
  依依正疑惑的时候,冯君晨又递来了一张纸,这回则是另一篇文章,内容是个说书人的话本,上面所写的乃是萨尔浒之战的故事。
  “正当危机的时刻,那张子云一手提着刀,另外一手则攀着军旗,军旗飘扬,那天上的光正印在他的日月亮银甲上,那盔甲如镜,闪着光,攻上来的建奴被这一道光给闪得睁不开眼,便就在这个时候,那个张子云突然大吼着‘杀奴!’我大明的将士们一时受了鼓舞,一个个便举着刀,如同下山的猛虎,从山坡上猛冲下来,那些建奴顿时如丢了三魂七魄,一个个跪地告饶,那建奴的大将呼噜叱,舞者双锤,便要上来抵挡,被张子云三合斩于土墙之下,建奴便更不敢再来对敌,只能败走。”
  这话本中的事情讲的满是精彩,虽然不免添油加醋,但的确是跌宕起伏,时而因将士同心而慷慨激昂,时而因李、宁二人阵亡而潸然泪下,时而因敌众我寡而感焦虑,时而因大破建奴而大呼痛快,而且作者为了突出张子云的作用,在他身上着墨最多,连依依看了,都觉得张子云真是英雄盖世之人。
  还没等依依问,冯君晨得意地笑道:“这份《皇明时报》我打算先印个一千份,派人在京师的酒坊,茶肆,青楼等地散发,让那些说书唱曲的都拿到这些报纸。”
  依依冰雪聪明,自然是立刻明白他的意思。
  “这朝廷里的官员们,要杀子云的,要保子云的,都是心思不纯,所以子云兄立了如此的大功,朝廷却只字不提,从始至终,全围绕着辽东大捷是否伪造为题,全不管子云的死活,既然这些人指望不上,那咱们就另辟蹊径,咱们就依靠这京城的百姓士子们,让他们自然一股风向,逼得那些朝廷里的人们,承认子云的功劳。”
  “这法子有用吗?”依依将信将疑地问道。
  “这法子有没有用处我是不知道的,但是当年梃击案的时候,这一封露布张贴在前门之外,立刻轰动京城,大街小巷,便就是贩夫走卒,都聚拢在一起谈论太子遇刺之事,不久之后,京城之内的那些百姓们都要保着太子了,民意汹汹,郑贵妃的那几个官员无人敢再露头。”
  冯君晨站起身来,凛然道:“因为这件事,我才明白这百姓是何等的可惧可畏,这些人虽然都是贩夫走卒,一介白身,但若是聚在一起,议论汹汹,那可是会改变声势走向的,尤其当今时代,百姓多受教诲,心中自有公论,又多读文章,多听评话,自然又有参论时政之心,这譬如江海之水,若能导之以方,那些待在庙堂里的官员们,怕也得惧一头才是。”
  依依点点头道:“冯大人果然是深思熟虑之人,能看清这其中的利害,百姓之力,若真能被导之于一处,的确能掀起波澜。”
  冯君晨立刻坐下,接着拿着那两张纸道:“所以才要这份报纸,将百姓之力,都导在一处,等子云到了京城,京城的百姓们都把他当了这天下第一等的英雄,到时候那些想杀他的,就得掂量掂量了。”
  “既然如此,那何不印个两千份,我让人去联系严公,将这些报纸传遍京城乃至周近。”依依笑着道,“平素里印模范军的报纸,也都是印这么多的,这些东西都是小事。”
  冯君晨也是笑,接着道:“咱这报纸还不能无偿,你可以将价格定在十文钱,这人啊,若是无偿得的东西,便会弃之如敝履,但若是花了些钱财的东西,倒会好好珍惜,这些报纸本就不是给那些不识字的人看的。”
  依依点点头,接着起身道:“既然如此,我便立刻回去,让人去办。”
  “且慢,”冯君晨突然将她拦住,接着道:“我还有一件事要拜托依依姑娘。”
  依依便停下来,点头道:“冯大人请说。”
  冯君晨笑着,接着又从自己的衣袖之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依依“这封书信麻烦依依姑娘用登州商会的方法传给我的老师。”
  依依顿了一下,接着将书信接过,点点头,便不再说话,朝他道了个万福。
  冯君晨见她出门,长长叹了口气,接着看着她的背影,双手背在身后,喃喃自语道:“柳依依,柳依依,真是个厉害的女子。”
  他坐回书案之前,从书案之中取出几沓纸来,拿起自己平素爱用的狼毫,细细蘸了蘸墨,沉思了片刻,便以一手规整的苏楷起笔。
  “素闻天地初开,阴阳调和,自古以来,皆为正理,阴阳正道,天下大通,至今以来,凡百千年,女流之名,皆为湮没,至今日,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