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走向世界三


小说:史上第一无道昏君   作者:猪少八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冬宫,谒见厅。
  朱大昏君还在跟他的重臣们及资本家们探讨大明帝国的千年大计,这个时候的他背着手,背对着他们站在巨大的玻璃窗边,眺望着冬宫前热闹的广场和平缓且船只络绎不绝的海河。
  “诸卿,”半晌之后,他才缓缓转过身子,对着正在低声交耳的重臣们道:
  “眼下蒙古已经被我大明彻底征服,那里的大部分王公、牧奴都已经被编入西征诸军,要么成为仆从军要不成为了中亚儒教诸国的农奴、牧奴……
  而汉人所建立的草原三十三城却是大小不一,小则一二百户,大则万余户…….
  但是这些棱堡化的城池,是我大明统御草原的基石,而且他们不但有良好的大农场、大农场,而且还是人人持枪的,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卫各个城市,同时还可以利用陆上贸易线与天津等东部沿海商市建立密切的商业联系。
  因此,怎么这次讨论和制定法律,也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否则,草原三十三城就会因为贸易损失而脱离大明的统治……
  当然了,三十三城依旧可以得到朕的保证——自治,同时也可以保持各自能力以内的警备力量,不过朝廷并不承担这项开支,而是由他们自行筹措……
  因此,这就涉及到了税收……田税和商税,田税自不必说,还是跟东部各省一致,为每亩一斗,不再摊派各项赋税、徭役;商税暂时按照包税吧……不过朝廷不能都拿走,只能拿其中的两成……”
  朱大昏君侃侃而谈的时候,首辅温体仁的眉头越来越皱,都快要拧成一团了,因为他知道天子这样是在纵容各城啊,才收这么点税,那大明何苦征服哪里呢?
  要知道,大明已经在西征诸军花了5000余万啊,虽然这些银币中的绝大多数都换成了上海、天津等地所产的军火物资,制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和税额。
  但是,这不代表朝廷就可以一直免除他们的税务啊,否则别说朝廷重臣,就是各大商市的奸商们也答应啊——要一碗水端平啊;另外,也不能拿着东部商市的银子“救济”草原各城吧?
  “陛下,”温体仁还是斟酌着开口了:
  “各城陆续在崇祯十一年便开始上缴田税及商税了,但那是陛下仁慈,只是象征性的征收一部分,最少的仅仅数十块块银币,最多的也就千余块……
  这些,臣等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诸军还未彻底离开草原,眼下诸军都已离开天山城以东,因此也不存在给诸军供应粮食物资等问题,那么朝廷是不是应该稍微扩大各城所占的税额?”
  他说着就把目光投向了郑芝龙,大概就是说,你这个奸商总不会让户部一直做亏本买卖吧;果然郑芝龙也前所未有地点了点头,不过他也知道想要控制草原就必须给予各城相当的自治权力和财政自由,否则只能重蹈汉唐覆辙。
  他想到这里,便捋着须髯沉声道:
  “陛下,首辅大人的话,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同时也不能剥夺各城的自治之权和财政自由,税额可以根据各城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但是不能有朝中大员一言而定,因为朝中诸公亦不了解实际情况……”
  他说到这里,便迎着朱大昏君欣慰的目光,顿了顿继续道:
  “陛下,依臣看,不如就在这次也把诸城代表及城主们召集到金陵一起协商吧,总归有一个各方能接受的方案出来,而且朝廷也是支持“陆上丝绸之路的”,只要各城能在这条商陆中获取足够的利益,他们大概也能接受…….”
  果然是奸商啊,这样就把草原各城捆绑上了“诸夏陆上经济圈”,以后他们就是有什么想法,也只能乖乖就范。
  后世那个“大米”不就是这么干的么?要不然怎么会有“日韩小弟”?
  “唔,温卿、郑卿果然老谋成国。”他笑呵呵地扫过所有人,余角看了一眼御案后墙壁上英气逼人的老朱画像,继续道:
  “呵呵,昔日成庙犁庭扫穴一举荡平东北,然朕却觉得太过于铁血且不经济,因为成本太高……
  而只要能继续给予各城一部分自治之权和财政之权,他们就可以利用壁垒线继续向北扩张,将那里未开化的野蛮人统统教化了,这个过程肯定不会太快,但朕愿意花数十年…..如果朕等不到那一天,那就让朕的子孙继续…...”
  朱大昏君说得激扬,实际上就是抄人家老毛子开拓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办法,不过老毛子沙皇利用的只是斯特罗加诺夫家族一家……
  而朱大昏君利用的可就多了,因此成功是必然,问题只是时间罢了!
  “陛下圣明!”
  众人长出一口气,他们就怕这位权威日浓的帝王不再听劝,好在到底是昏君,还能从谏如流呢。
  果然,朱大昏君很受用这套!
  “诸卿亦功不可没啊,哈哈哈…..”
  “嘿嘿,臣等谢过陛下!”
  有福同享,有功同授一向是这位朱家天子的派头,因此他们这些重臣早就习以为常了,同时也非常喜欢在这位手下当小弟。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位太能折腾了,这让绝大多数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官僚有点适应不了,即便是所谓有经世致用之才的官僚也适应不了。
  因此,朱大昏君已经开始在考虑各个大学毕业的新式人才进入仕途,来取代这些老家伙,不过这也是个漫长的过程,起码也得费二十年之功。
  而且新式人才也不可能如过去科举士大夫一样,不能一下子就给知县、县令、县尉去做的,而是先从微末做起。
  不过维持新旧平衡也是他要考虑的,毕竟他才是大明帝国的皇帝老子,新式人才能干是能干,自己在世还好说,一旦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子孙可驾驭不了这些人的。
  这就是政治!
  就在朱大昏君暗自得意的时候,老王笑嘻嘻地进来了,直径走到他面前,在耳边低声道:
  “皇爷,帝国大学陈人中先生有大事求见禀报。”